A23: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子机器试身手上阵捕杀癌细胞
凌启渝
光照激活 钻入 靶向细胞
  2015年,美国莱斯大学的杰姆斯·托尔团队创造了光驱动的纳米潜艇(《新智》2015年11月29日报道,附图为艺术家印象)。这种单个分子构成的纳米潜艇,由244个尾部带有推进器的原子组成,能在分子大小与其相仿的液体中快速行进。纳米潜艇的思路基于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伯纳德·费林加先前的突破性作品。

  这些分子机器在紫外光下才能移动,后者照射纳米潜艇尾部的推进器,其转子在单键和双键状态中连续切换,每次切换能提供动力,推动潜艇向前移动18纳米。运行时每分钟超过一百万转,积累成可观的速度(约每秒25厘米),堪称“在溶液中移动最快的分子”。

  概念证明完成之后,托尔团队开始探索该分子机器的应用,首先想到的是验证它们能否穿透其他的细胞。托尔解释说,“把它们放到其他细胞的细胞膜上,然后激活,看看发生些什么。”

  团队在早期实验中采用了一种多肽,它让分子机器有效地附着在特定细胞(比如人的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紫外光照射时,分子机器就能被激活,钻入靶细胞。实验中,当分子的推进器每秒旋转两到三百万次时,它轻松突破靶细胞的脂质双层膜,靶细胞变得可渗透。在团队拍摄的图像中,清晰显示了细胞质泄漏时的气泡。分子机器在1至3分钟内杀死了靶细胞。

  单分子机器被证明能附着、钻入特定的癌细胞,这为未来各种针对性很强的纳米药物治疗开拓了新路子。

  团队还需要克服的另一挑战是找到一种激活触发机制来取代紫外线。因为紫外线限制了分子马达在器官表面聚集时的可控性。目前正在研究的新触发机制中,近红外线(IR)看来是在推进器突入细胞时对其加以控制的最好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推进器将同时吸收两个光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开始旋转,”莱斯大学团队中的化学家王古峰说,“由于近红外光穿透很深,试验就不再局限于器官的表面了。”

  尽管真正用于临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这项技术有很多令人兴奋的结果。除了靶向摧毁癌细胞外,分子机器还有望能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细胞中。

  团队还进行了一系列小动物试验,以检验这些分子机器对生物体的有效性。托尔说,“我们已经进行了微生物和小鱼的实验,希望很快能转到啮齿类动物,以测试分子机器作为范围广泛的药物治疗的效果。”

  该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凌启渝(图:莱斯大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78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09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人物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涂鸦机器人”绘制巨型多彩壁画
分子机器试身手上阵捕杀癌细胞
用激光中和土里的污染物
让建筑物自行供电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新智A23分子机器试身手上阵捕杀癌细胞 2017-09-17 2 2017年09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