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驾驶员养成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良好驾驶习惯,防范和减少“斑马线”路口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久前,上海浦东金高公交率先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实践活动。测试结果显示:公交车礼让行人所用时间与平时用时基本一致。
最近一段时间,“礼让斑马线”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定,网络和社交媒体随之津津乐道。据统计,近三年来,国内各地在斑马线上共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总量的90%。究其原因,不少机动车驾驶员近乎本能地认为,礼让行人会耽误时间。事实果真如此吗?
金高公交曹路2路员工用实测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因为礼让行人,所以分解了车流,故而前方道路更加顺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总有人按捺不住“争分夺秒”的冲动,即使面对斑马线,也不乏有机动车辆呼啸而过,只留下惊慌失措、举步维艰的行人。有些机动车驾驶员不愿放弃任何“见缝插针”的机会,问题的关键是,当别人因无路可走而堵在路上,自己的路也注定更加拥堵难行。
除了斑马线之争外,加塞变道、拥堵路段“抢绿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都是出于同样的心理,道路上险象环生,置自身于一片混乱之中,怎么可能有车辆一路畅通“独善其身”?
实际上,礼让斑马线不仅是一种汽车文明,更是一种法律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因此,在各地的礼让斑马线行动中,都明确规定了相关罚则。当然,处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礼让斑马线行动的终极指向是唤醒汽车文明。相比起严格执法,公交车的此番实测更具说服力——既然耗时所差无几,与其做一个焦灼的违法者,何不做一名平和的驾驶员?
很多人都曾见过这类场景:一些机动车在车流中左突右冲,不放过任何排位靠前的机会,但当一辆车以给他人制造麻烦为代价寻求机会的时候,周边道路环境必然更加恶劣,其自身也不免身陷其中。同样的道理对于行人来说同样适用,斑马线上的不文明行为并不局限于机动车,一些行人的不文明行为同样在制造混乱。也许我们有必要重申这样的常识——面对有限的道路资源,无序争抢只能给道路和心里添堵,井井有条的秩序显然更具效率。
考察城市文明程度,道路秩序无疑是一个直观的窗口。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井然有序的斑马线不仅是公共出行的安全线,更是城市文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