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雷恪生:我只爱现实主义题材
朱渊
  他是《乔家大院》中的“铁公鸡”陆大可,也是《秋菊打官司》中的小村长;他早在1989年就凭春晚小品《懒汉相亲》让人见识了喜剧功底,却又在古稀之年成为了时尚的“花样爷爷”。他,就是雷恪生。

  今晚,话剧《老舍五则》将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作为主演,雷恪生昨来沪举行观众见面会。聊到如何与《老舍五则》结缘,雷恪生回答得干脆:“就因为它是现实主义题材。”

  年过八旬的雷恪生近年来持续活跃在戏剧舞台,除了话剧《老舍五则》之外,《这是最后的斗争》《四世同堂》《王府井》等都有他的身影,演出频率之高,甚至超过退休前。

  “我都退休了,这把年纪,当然要挑最喜欢的事情来做。”雷恪生带着北京人特有的爽朗说:“我就爱站在舞台上演戏,而且只爱演现实主义题材,别的都提不起劲儿。”

  最初接到导演林兆华的邀请,雷恪生是拒绝的。“林兆华的风格很特别,他有些作品太先锋,我不是很能接受。”雷恪生说:“后来,是舒乙找了我,没说别的,就说这是部现实主义题材剧,冲着现实主义这四个字,我答应的。”

  看雷恪生演戏,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表演永远充满热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热情的老头,谈到影视剧却一脸“没什么可聊”的表情。按他的资历和表演功底,大可在电视剧里寻个“定海神针”般的角色,轻松,收益又高。可他却不乐意:“影视剧是遗憾的艺术,演完就完了,不像话剧,你能反复琢磨、修复、完善。这个过程是可以回味的。”

  雷恪生觉得最美的事儿,就是酣畅淋漓地演完一场戏,回到家抿一盅小酒,将当天在台上的表现在脑子回放一遍,哪里可以斟酌,哪里可以调整,次日再上台验证,这就是舞台剧让人魂萦梦牵的魅力所在。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家装之窗
   第A22版:家装之窗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金色池塘
   第A26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7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8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乐团里最会踢球的来了
雷恪生:我只爱现实主义题材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雷恪生:我只爱现实主义题材 2017-11-10 2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