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20年,今年96周岁,区委农工部离休。现在精气神儿还好,思维一点不差,吃饭饭香,睡觉觉甜。老龄委给了我一个“全国健康老人”的荣誉称号。拿过金灿灿的证书和奖章,看看证书上“金寿高”三个字,我很开心:“是不是小时父母给我起的这个名字好啊?哈哈!”
其实,我幼时家贫,缺吃少穿,名字再好听,养得还是瘦骨伶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做主人,摆脱贫困翻了身。特别是我离休后,适逢国家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国人民奔小康,老人更有条件抓健康。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叫做老人应围绕一个中心:健康;牢记两个基本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坚持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病痛,忘记恩怨;争取四个有:有位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些老友;做到五个要:要笑要唱要跳要俏要掉(减肥)。我也有个一二三四五的养生之道。这就是——
放好一个心态。健康不仅仅是躯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包括道德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躯体健康更重要。心理有病,躯体必然有病;躯体有病,心理没病,能带动身体战胜疾病。老人看问题办事情,都应持积极向上的阳光之心。做到,平和不浮躁,大度不计较,羡慕不嫉妒,坚强不软弱,乐观不悲观,胜不骄,败不馁。好心态胜良药,是金钱买不到的。
提高两个认识。一是,老了,荣誉是过去的,成绩是党的,财富是子女的,健康才是自己的。二是,成事在人,健康也靠自己。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虽说老人似“夕阳”,但夕阳无限好,黄昏也美丽;新时代,枯木照逢春。只要坚定信心,矢志不渝,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老人也能走向春天,走向阳光,走向健康,展示青春风采。
保持三个本色。一、勤俭本色。动则寿,俭则盈。“坐”到老不如“做”到老,淡饭粗茶往往胜过酒肉奢华。我尽可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拣拣菜、扫扫地、养养花呀;散步、做操、打拳等体育活动更不可少。二、农家本色。告诫自己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永远淳朴不变,带头并教育晚辈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和睦家庭、关爱邻里、争做好事。三、清正本色。越老越要保持人生晚节,为党的形象添光彩。
做到四乐。一是自我寻乐。我除了喜欢跳舞,还喜欢看书、看报、看电视。特别喜欢看相声小品之类,自己看了笑笑再说给别人笑笑,快乐无比。 二是知足常乐。现在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工资待遇这么高、医疗条件这么好,真是睡着了笑醒了。应常怀满足感,感恩心。三是助人为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人有难大家帮,一家有事百家忙。别人家有困难尽力帮助。我帮别人要忘却,别人帮我放心上,互帮互助多快乐。四是与众同乐。我一有机会就走出去,和大伙一起拉拉呱、说说笑、下下棋、跳跳舞。多与人沟通可以使人心情舒畅,预防老年痴呆。
当好五员。即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员、疏通渠道的信息员、作风建设监督员、关心下一代的辅导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这“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