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彭沉雷介绍了本市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工作体系建设,在培训、评价、使用和激励等政策上创新突破,取得成效。主要举措包括:
● 鼓励企业组织开展职工职业培训 对自身具备培训能力的大企业,利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鼓励其自主开展职工职业培训。对缺乏培训能力的中小微企业,通过搭建“中小微企业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收集它们的培训需求,并落实专业培训机构对接服务。目前,每年有5万多户企业自主开展职工培训,8万多名中小微企业职工得到培训。
● 引导劳动者个人参加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 每年,本市都会公布补贴培训目录和补贴标准,劳动者只要参加培训后考核合格或实现就业,就可享受补贴。其中,对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士兵、残疾人等予以100%补贴,对在职职工和毕业学年学生予以80%补贴。根据跟踪调查,通过培训,失业、协保、农富人员就业率达51%。
● 加强重点群体的专项职业培训 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6年共培训172.9万人,今年1-8月共培训33.2万人。实施“养老护理人员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制定发布《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专项)规划(2015—2020年)》和《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目前已完成8.2万人。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解决“招工难、就业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目前已启动两批29家企业53个试点培训项目。
同时,本市改革完善职业技能评价工作,主要举措包括: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每年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超过50万人次,年均核发证书35万本;开展“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目前,36所中职学校、23所高职院校开展“课程重组型双证融通”试点,近20家培训机构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开展学历与技能同步提升的“直通车双证融通”试点。
另外,本市还发挥培养基地和技能大师引领作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举措包括: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目前,本市已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89家,其中12家为国家级基地,基本覆盖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大鼓励资助优秀技能人才的力度。截至2016年年底,已资助首席技师1217人次,建立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36个(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4个);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