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左右都不省心
吃晚饭的时候,她才知道儿媳加班,要晚些回来。
吃过晚饭,奇奇的常规节目是由爸爸开车,妈妈抱着他,去马路上兜风,看看外面灯光璀璨的夜景。今天妈妈没有回家,只能由奶奶抱着了。
她想把早晨的事跟儿子说说,但她不愿意让儿子为难,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车上的收音机里正播着一档育儿节目,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孙子正开心地与她闹着玩。突然,那几个字如雷贯耳“这就是睡错了床!”主持人下了定论,其他人一阵哄笑。
“什么睡错了床?育儿节目还讲睡错床的事儿?”她吃惊地对儿子嚷嚷。
儿子看着她那么紧张的样子,轻松地笑道“妈,你想到哪儿去了。你再好好听听。”节目中讨论正在深入,她这才竖起耳朵仔细听。原来,现代育儿强调孩子生下来要跟妈妈睡,因为妈妈是孩子的最亲。如果跟奶奶睡,孩子的心理就会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妈妈最亲吗?他最需要安全感的时候,却见不到妈妈。奶奶最亲吗?奶奶毕竟不是妈妈。这让孩子很痛苦,他以为妈妈不喜欢他,当然他更怕再失去奶奶。这样孩子一方面离不开奶奶,一方面又要与奶奶抗争,于是就作天作地……
她听着听着,觉得好像有点道理,至少奇奇的情况与他们分析得有点像。但好像又觉得没有什么道理,以前的孩子,由奶奶外婆带大的多得是,哪有那么多讲究,不也都长大了吗?当然,现在科学发达了,研究深入了,孩子跟谁睡都要讨论得这么神乎其神,争论得还很激烈。
她倒很想把奇奇的情况也拿出去让大伙儿讨论讨论,为她指点迷津。只是奇奇在一边吵得不可开交,他哪里能容得奶奶有半点儿分心,只许奶奶围着他转,奶奶毫无办法。
只是奶奶忽然觉得心平气和了,原来“睡错床”是这么回事儿,差点儿错怪儿媳。怪只怪自己这两年忙着带孙子,报纸电视不看,新闻广播不听,早已众所周知的事,自己竟然闻所未闻。
“睡错床”这事儿的骤然嬗变,让她有了“家中方一日,世界已千年”的感觉。
到家的时候,儿媳倒也回来了。
“妈,我想试试,是不是让奇奇和我们一起睡,不知他会不会改变,但至少可以让你补补觉。”
“也好,试试吧。”
于是儿子儿媳把儿子哄到自己床上,小家伙一个劲地往奶奶床上逃。反正他们的办法也够多的,又是做游戏,又是讲故事,直到把他搞得瞌睡虫上头,才算哄着了觉。
可是她却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两个多小时,依然毫无睡意。平时陪奇奇睡觉,总是被奇奇搞得筋疲力尽,奇奇睡了,她也倒头便睡。今天,儿子儿媳给她放了假,不用带奇奇睡了。她自己也觉得这些日子睡得实在太少,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地睡,恶补一下才是。可越是这么想,人越是兴奋。
这人哪,就是犯贱,平时奇奇不肯睡,她困得眼都睁不开时,总想这时能让她睡一觉,那真是比做神仙还惬意了。可真有时间让她睡了,她竟然睡不着,她心疼这大把大把的时间被自己白白浪费了。
过了很久,她终于迷糊过去了。却又突然惊醒,啊?奇奇呢?怎么床上没有?又掉地上了?一下子把她吓醒,这才想到奇奇去他们那儿睡了。她又隐约听到了奇奇的哭声,“噢,已经两点多了,他又开始闹了。”
她立刻起身,想把奇奇接回来,只听得他们两口子抱着奇奇准备下楼了。
“还是我带他去吧,你们白天都得上班。”
“不用,妈,我们开着车带他转悠,或许能睡得快一点儿。”儿媳说。
他们的脚步声消失在走廊里,留给她的是深深的失落。
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奇奇也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三天两头地“闹夜”。她呢?没了奇奇在身边吵闹,睡眠状态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糟糕了——她本来只要管着奇奇就可以了,睡眠也跟着奇奇的节奏。奇奇被他们抱去后,反而让她心挂两头,既要挂念奇奇,又要挂念儿子儿媳,所以就更睡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