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健康+/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要“命”
不仅“伤心”还很“伤脑”
高 媛
更多咨询请加入 “上海名医”、“新民健康”微信公众号
  高  媛

  家住闵行的王老伯最近在就医时发生了一件“怪事”。就诊时,他径直走向诊疗室的角落寻找厕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顾鸣宇表示,王老伯的行为其实是由于低血糖导致的行为异常。相较于高血糖,有时候低血糖更加致命,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

  顾鸣宇介绍,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以及由此诱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良好控糖带来的益处。低血糖不仅“伤心”,还很“伤脑”,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出现低血糖时,多会有一系列预警症状,如饥饿、心慌、手抖、出汗等,此时若不尽快提高血糖,患者还可能出现脑功能紊乱的表现。老年人反复发生低血糖,即使低血糖纠正,也会出现认知能力下降。通常,血糖低于2.2毫摩尔/升,就会因脑细胞葡萄糖供应严重不足而导致各种中枢神经症状,如头痛、烦躁、幻觉、行为异常、意识丧失、语言迟钝等,甚至癫痫发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就有可能发展为低血糖脑病,甚至低血糖昏迷。但是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由于长时间处于较高的血糖水平,所以血糖即使在正常水平也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对于轻度低血糖患者,可以食用糖水、糖果、饼干等;然而当出现神志不清时,切勿盲目喂食,以防食物误吸入肺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急救。因此,顾鸣宇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外出时可随身携带一些糖果饼干和写明用药以及自身血糖情况的治疗卡,以便不时之需。

  此外,频繁出现低血糖的病人,需要医生帮助其寻找出现低血糖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病人运动量过大、或某一餐摄入过少,同时也可能是由于治疗因素导致的。特别是服用了磺脲类等促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物或是注射胰岛素,这时就需要找到原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及生活方式从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密切的监测血糖是发现严重低血糖的一个有效手段。糖友可在家中利用血糖仪予以自我监测睡前、夜间(2点-3点)、早晨空腹以及餐前这几个时间点是最易出现低血糖的时间点,可以加强这些点的血糖监测。日常生活中,糖友血糖监测的频率,则需根据病情。如果血糖控制的较为稳定,最长间隔也不要超过一周。如果血糖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每周监测2~4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三餐前后可以轮换进行。如果血糖控制特别不好,并且病人在注射多次胰岛素,容易出现低血糖等情况的时候,应每天予以4~7次的血糖监测如果有条件也可以佩戴持续葡萄糖监测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生态上海·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广告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要“命” 不仅“伤心”还很“伤脑”
声哑、舌麻等“小”问题或暗藏“大”毛病
阴雨天来袭 小心低气压引发高血压
新民晚报健康+/新民健康A20低血糖比高血糖更要“命”
不仅“伤心”还很“伤脑”
2018-05-23 2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