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全力打响“服务、制造、购物、文化”四大品牌的大坐标里,作为长三角CBD的虹桥商务区,将上海“四大品牌”建设的示范效应辐射长三角三省一市,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6月29日,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发布《全力推进“四大品牌”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方案旨在通过1个实施意见、4个行动方案、6个专项行动以及包括探索共建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等50个重点项目,结合虹桥商务区“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新引擎”和“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的目标要求,着力提升区域“四大品牌”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服务示范带头作用,把商务区打造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虹桥商务区‘四大品牌’建设要按照‘1+4+6+X’模式,结合商务区特殊功能定位,着眼86平方公里整个功能布局及相关各区的智慧与优势,立足于商务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先行区、示范区,打造成‘四大品牌’的集聚新高地和创新特色区。”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表示,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把商务区打造成为“上海服务新标杆”“上海制造新引领”“上海购物新地标”“上海文化新平台”。
服务品牌
服务长三角协同发展
今年上半年,虹桥商务区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上海市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支持下,商务区颁布了《长三角入驻虹桥商务区功能性平台企业外籍人才在沪办理工作许可的办事指南》试点为注册在长三角的企业为其派驻在虹桥商务区功能性平台工作的外籍高端人才就近办理工作许可,免去企业聘雇的外国人才往返两地办理工作及居留许可的不便。来自江苏省海安市的西蒙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为其派驻在上海虹桥分支机构的高管办理了首张跨地区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这项举措切实解决了长三角企业聘雇高级管理人才劳务关系管理和实际工作生活地点不一致的实际问题,也解决了长三角企业聘雇外国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建设、长三角会商旅文体示范区建设、长三角国际商务人才中心建设、长三角跨区域人才服务工作、长三角品牌创业创新基地建设、长三角国际商标受理中心建设、长三角电商中心建设、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建设等,进一步更好更便捷的服务长三角的城市与企业。”虹桥开发区管委会相关同志介绍道。
制造品牌
打造长三角产业链
重组策源地
当前,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企业正将其总部落户商务区,其中不乏行业的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目前,商务区核心区已有长三角总部类企业上百家,其中就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阿里巴巴上海总部、宝业集团、神马电力、卧龙电气等。虹桥商务区开放型经济体系日益形成。
“我们将着力做好‘总部引领’、‘辐射引领’、‘智造引领’、‘绿色引领’、‘人才引领’五个专项行动,将虹桥商务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高端制造业总部、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的集聚地,以总部集聚优势、功能辐射优势、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联动优势,全力助推‘上海制造’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服务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建设。”管委会表示,“要聚焦增强长三角产业联动发展的能级。以长三角制造业总部集聚为依托,以区域协作共赢为引领,积极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域,以制造业总部集聚带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制造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的创新合作。”
购物品牌
为长三角提供
“买全球”“卖全球”
起步至今两年多,大虹桥商圈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虹桥天地提供的数据显示,相较于2016年,2017年该商场人流量增长150%,营业额增长50%,商铺出租率超过95%。而2016年底开业的龙湖虹桥天街,开业就达到了95%的商铺出租率。
《上海虹桥商务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中明确指出,将依托虹桥商务区“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商务区对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的承接作用,以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核心功能承载区作用,全面对接国家战略。
其中立足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买全球”将瞄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以进口为主题,为全球各国各地区展商提供产品、技术的常年展示平台,打造国外领先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立足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卖全球”将集聚全球和长三角的贸易资源,为不少于20个世界主要经济体、长三角主要城市提供发展形象展示空间,为区域内贸易优势企业、产品、技术提供长期展示空间,实现本土品牌向国际市场的展示、体验和消费,推进国内品牌“走出去”。立足长三角电子商务中心将形成以跨境电商为特色的全球购物中心,深入推进长三角电子商务中心,持续探索跨境进口、跨境出口以及“黑科技”和新业态试验。
“另外虹桥商务区还争取创建离境退税街区。通过加大离境退税政策宣传,扩大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规模,提高离境退税各环节服务效率,提升跨境消费便利度。”管委会透露。
文化品牌
打造长三角
文化消费服务高地
作为上海西南门户、长三角CBD的上海虹桥商务区如何通过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增强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国家战略的软实力?
对此,虹桥商务区给出的答案是围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虹桥贸易论坛等重大项目,通过长三角会商旅文体联动服务平台、文化众创平台等载体,打造具有虹桥特色的文化品牌。如何补短板,强优势是摆在商务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补短板,上海虹桥商务区通过落实“五个一”,推进文化项目的建设。“我们将积极推动红色书院、海派书院等一系列品牌书院建设;建设一批以人文、交通、低碳为特色的主题绿地;建造一批特色博物馆;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在86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一批国际文化村(楼宇);开建一批彰显商务区地域特色、功能定位的门户地标。”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相关同志表示。强优势,上海虹桥商务区将以其区位和交通优势辐射和带动长三角区域文化的交流,形成“人文相亲、文化相融”的文化纽带,充分发挥长三角会商旅文体联动服务平台的作用,以文化融合提升长三角区域发展认同感。
同时,虹桥商务区还将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向国内国际展示虹桥文化,充分体现商务区“崇人文”特色。主动融入长三角文化合作组织体系,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带来的同城效应,形成长三角文化消费和文化服务高地,逐步培育长三角文化消费中心。以政策为引导,通过搭设文化展示平台,加强长三角文艺联动,吸引全国带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企业和地域文化展示交流,逐步培育形成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支持举办专业品牌文化展会,组织文化艺术品的展览、展示和交易,培育艺术品、交易和拍卖机构,逐步培育形成重要的文化艺术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