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老少传承版沪剧《大雷雨》昨亮相
~~~老少传承版沪剧《大雷雨》昨亮相
~~~老少传承版沪剧《大雷雨》昨亮相
     
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小囡演上海戏
老少传承版沪剧《大雷雨》昨亮相
肖茜颖 郜 阳
■毛珺宜和张浩轩
■ 演出后吕贤丽、李建华和学生们欢乐合影
■吕贤丽在指导毛珺宜走台步
  昨天,老少传承版沪剧《大雷雨》在闵行区快乐家园慧音剧场上演:15个来自闻广艺术团培训机构的娃娃挑起第一、二幕大梁,像模像样的表演引得台下掌声连连。第三、四幕则由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沪剧演员钱思剑、吕贤丽、李建华以及新东苑沪剧团团长沈慧琴等挂帅。

  谢幕掌声的背后,是一群7到11岁的萌娃放弃暑假打游戏、玩乐高、出国旅行的机会,甘愿每天花7个小时排练大戏。他们还是该戏首演近70年来年纪最小的出演者,正接过“马惠卿”“刘若兰”的接力棒。

  活泼姑娘“变”淑女

  走楼梯连蹦带跳、会和男生打架的10岁女孩如何驾驭剧中来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刘若兰?又如何演绎对丈夫贤惠体贴、对苛刻的婆婆千依百顺的传统女性形象?当毛珺宜捏着丝帕、微微提着裙子、慢条斯理地垂首登台时,台下一名老年观众脱口而出:呦,少奶奶来了!

  在沪剧演员吕贤丽看来,毛珺宜和同龄孩子比演出经验丰富,但她活泼的性格和剧中女主角的温柔娴静反差很大,要拿下这个角色难度不小。不过吕贤丽不降低任何要求,她说她的老师石筱英便是广受好评的第一代刘若兰:“石老师平时很温柔,但是在艺术追求上始终一丝不苟。”

  为了“秒变淑女”,除了暑期中每天在排练场“做规矩”之外,小姑娘被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也切换到刘若兰模式:和人说话要轻声细语;得小步慢慢地走路;不允许和其他孩子打闹;看人时不能瞪眼睛,多体会低眉垂眼的感觉……

  风风火火的毛珺宜最初觉得太拘束,但这是“女主角的代价”。石筱英曾说过,既然我欢喜她,我就一定要演好她。小姑娘也有自己的目标,既然我演她,就要让观众喜欢她。 

  日记炼成男主角

  扮演男主角马惠卿的是张浩轩。这个四年级男生此前在沪剧学习之路上可谓顺风顺水,一个唱段听几遍就唱得八九不离十,还上台表演过《红灯记》《沙家浜》中的折子戏。不过,在这次排练《大雷雨》时他却出洋相了:记不住地位、肢体僵硬、面无表情,屡错屡犯。老师甚至激将他,如果还是没起色,主角得换人了。一着急,他的表演更“没了”。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往沪剧班的课程可以家长旁听,这次演出前的密集排练时间紧张,为了让孩子们更专注,家长被“拦”在了门外。所以,作为家里的“小皇帝”,没了父母帮忙的张浩轩便迷失了方向。沪剧演员李建华建议他每天记录排练中的问题和老师的建议。

  张浩轩的第一篇日记写于7月12日:“一出场时,先要笑着看妹妹,再看若兰,最后才转身看花园的风景,但是我在转身体(时)是背对观众的……”他用蓝色圆珠笔记录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再用黑色笔写下改进办法。很快,他尝到了甜头,排练时不再“大脑一片空白”。在台上的一举一动需要反思,在生活里更要时刻反省精进。他干脆把记课堂的事情范围扩大到生活,无论多晚都要在日记本上记上几笔。

  令人遗憾的是,戏中的马惠卿因无法摆脱母亲的掌控,最终酿成家庭悲剧。让人惊喜的是,张浩轩的妈妈发现,这次演出中,儿子较少依赖家人,比如试着自己穿脱戏服。或许,他开始意识到,独立才能使自己成为人生的主角。

  本报记者 肖茜颖  

  见习记者 郜  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大虹桥专刊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雅加达之光
   第A23版:雅加达之光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31版:新民环球/博览·广告
   第A32版:社会/新民环球
东北戏迷这回不用“打飞的”了
上海小囡演上海戏
“未来剧院”会是个啥模样?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20上海小囡演上海戏 2018-08-30 2 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