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井上靖的“中国情结”
曹正文
  曹正文

  日本由四个大岛组成,北海道为其中之一,它位于日本列岛的最北部,相对比较偏僻。今年7月我第二次赴北海道旅行,整个游程是自己与日本朋友共同设计的深度文化游,包括当地的美术馆、雕塑馆与文学馆。比如参观北海道文学馆,让我一下子了解了不少出生于北海道的日本文学家,当红作家是渡边淳一,而怀有浓厚“中国情结”的日本作家,当推井上靖。

  井上靖文学馆掩映在一片茂密的翠竹之中,那天飘着细雨,雨丝朦胧中的文学馆显得很有诗意。这个文学馆位于日本静冈县长泉町,于昭和48年(公元1973年)正式对外开放。当时井上靖66岁,在日本,作家在世时就建立文学馆,似乎没有先例,可见井上靖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与影响。

  我走进文学馆,通过一系列文字、照片与实物,井上靖的生活片段、创作记事以及一生的文学成就,被生动地展示出来了。他于1907年生于北海道旭川市 ,自幼好学,14岁以第一名成绩进入静冈县立滨沼津中学,21岁起从事文学活动,他第一个笔名是井上泰,后担任过每日新闻社记者,他在43岁时以短篇小说《斗牛》获“芥川龙之介奖”。1957年,井上靖首次访问中国,而后又赴中亚地区考察古代交通的“丝绸之路”,并于1974年担任中日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从井上靖创作的年表来看,井上靖发表了大量取材于中国历史的文学作品,他创作了《孔子》《杨贵妃传》《去西域》《敦煌》《天平之甍》《楼兰》《丝绸之路诗集》。他晚年还担任中国大型电视片《丝绸之路》的艺术顾问。1986年他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从文学馆的大量图片中,可知井上靖浓厚的中国情结,他曾表示,早在孩童时代他就对中国西域极感兴趣,对如谜的敦煌向往至极。井上靖说,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两国文化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作为一个日本作家,一旦接触到历史,就必定要去中国“寻根”。1977年冬天,70岁的井上靖终于来到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古域考察,那白雪皑皑的天山、景色奇异的赛里木湖与神秘莫测的莫高窟,还有春风不度的玉门关,美丽的酒泉,眼前这些壮阔的美景让这位日本老人深深地陶醉了,他说,他在47岁写作《敦煌》时,仅凭图片与想象,而70岁时的他才圆了他的敦煌梦。

  此后,井上靖来中国更加频繁,他前后到中国各个城市,共计27次,也是日本文学工作者来中国最多的一位。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图片中,有不少他与巴金、冰心、楼适夷等中国文学家合影的照片。井上靖在晚年还携妻子访问他最喜欢的中国城市之一——苏州,在照片上,他对江南苏州的小桥流水与古典园林充满了惊羡与留恋的神情,他的情愫与赞叹被定格在他晚年的姑苏之行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对井上靖的中国作品有如此评述:“作家(指井上靖)对人生、对历史的独特思考,对中国传记的叙事模式亦有所秉承和借鉴。”

  井上靖文学馆内容十分丰富,他除了致力于传记小说、诗歌、剧本与美术评论,还创作了侦探小说与幽默小说。文学馆展示了作家全部著作的原稿、资料和文献,以及井上靖与中国文学家交往的记载与合影,共计470件。

  井上靖卒于83岁,他83岁前与文学有关的记载,都集中在这个文学馆展出,勾画出井上靖的文学一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大虹桥专刊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雅加达之光
   第A23版:雅加达之光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31版:新民环球/博览·广告
   第A32版:社会/新民环球
缘于“云雀”的邂逅
绍兴古纤道遐思
井上靖的“中国情结”
严防上门行骗者
神 垕
东江渔翁(摄影)
生活在乒乓世界里
新民晚报夜光杯A27井上靖的“中国情结” 2018-08-30 2 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