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上午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900天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伤人数分别下降了22.3%、13.0%、20.5%;日均交通110警情数下降了23.8%,其中,违法停车、交通拥堵警情同比分别下降了44.5%、19.7%。市区主干高架路、核心商圈拥堵时间日均减少1小时以上,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下一步,警方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用数字化手段管理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
设立出租车上下客点
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臻透露,为了完善上海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上海警方在前期设置黄线禁停区域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在全市公交港湾式车站设置出租车上下客点4000余处,在公交站、学校、商业网点等处设置可临时停靠标线(黄虚线)1600余处;在停车问题突出住宅小区周边新增夜间道路停车场116处、停车泊位3268个,进一步方便市民群众出行和泊车。
构筑非现场执法网络
数据融合和高新技术应用是上海交通大整治的亮点。据陈臻介绍,上海已经全面构筑起非现场执法网络,按照“内环内全覆盖”要求,全面推进电子警察建设和系统升级,同步开展各类视频卡口的改造,织密“感知端”,有效增强了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目前,警方已实现对机动车“违法鸣号”“不系安全带”“驾车使用手机”以及“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的“电子警察”监管,并将监管信息以秒级的速度,短信反馈机动车驾驶人。
与此同时,警方会同交通部门、相关企业互联共享长途客运、危化品运输、渣土运输等重点车辆GPS动态监控数据,并运用车辆实时运行数据依法查处超速、凌晨时段违规运营、闯禁区等交通违法行为。
集中突击整治不间断
据陈臻介绍,未来上海警方将坚持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个维度全面发力,不间断开展全市性集中整治和“短、平、快”突击整治行动,确保全市道路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尤其是依托“精准警务”,聚焦快递、外卖等非机动车违法行为高发行业,非机动车乱骑行、行人乱穿马路等突出违法现象,以“全覆盖”“零容忍”标准,依法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创建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科技创新是警方交通管理的“撒手锏”。据陈臻介绍,上海正抓紧建设“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统”,通过为信号灯加装复合视频检测器、后台汇聚数据等方式,实现完整、全面、立体的交通泛感知能力,使路口信号控制方案能根据交通流状态进行动态、实时的精细化和优化设置。未来,本市将推广行人过街提示系统应用,运用技术检测行人过街状态,提示过往的机动车停车让行。
在非机动车的管理上,警方将进一步拓展“电子警察”执法功能集成,提升非现场执法管理效能,依托高新科学技术强化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的非现场精准执法,并探索研究“电子标识”等技术在非机动车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推进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试点,实现非机动车源头管理。
据介绍,目前上海约有共享单车100万辆,其中89万辆已经开始实施数字化管理。今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必须通过公安审核登记后才能开启服务功能,运营企业将向警方开放功能权限,通过企业和用户帐户数据关联,对骑行人的违法行为实现快速管理。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