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汇/话题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昨天发布~~~健康上海 一目了然
《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昨天发布~~~健康上海 一目了然
《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昨天发布~~~健康上海 一目了然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昨天发布
阿拉爱运动肯花钱
健康上海 一目了然
厉苒苒
  你一周运动多少小时?你的体育消费有没有达到“魔都”平均水准?昨天《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简称300指数)正式发布。透过报告看趋势,阿拉上海人如今不仅愿运动、会运动,而且更愿在运动上花钱花力气。

  中年人更爱动

  当养生渐渐成为“70后”的日常话题,他们也成为日常运动的主力军。根据报告显示,与2016年相比,40-49岁是增长最快的人群,是上海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上海,如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已稳步上升至42.7%——这也说明,接近半数的上海市民愿意并有了健身意识,充分表明了上海市民体育健身意识和习惯得到巩固,参与体育健身的人群逐年壮大,健身正逐渐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相对中年人越来越爱动,上海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宅”。根据报告显示,19-39岁的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有所下降,其中19-29岁年龄段的参与率已不足1/4,这种现象需要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

  当上马在整个城市形成爆款话题,当清晨黄昏,马路上出现越来越多“孤独跑者”,快走(健身走)高居上海人最喜欢的运动之首也就不再奇怪。

  事实上,对于上海人而言,健身的同时追求时尚也是一大关键。因此,除了跑步、骑自行车、羽毛球、舞蹈类甚至极限运动如登山、攀岩,都有不少运动粉丝。不过,上升到参与比赛层面,篮球就成为市民参与最多的项目——各级别的城市业余联赛中,篮球场永远都是最热闹的那一个。而在青少年中,围棋和跆拳道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花钱开心就好

  愿运动,肯花钱,也成为申城市民日常体育消费的一种形态。当人们纷纷讨论究竟是消费升级、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分级,上海人在体育消费方面的答卷却清清楚楚显示,上海人在运动上越来越舍得花钱。

  市民李小姐的体育账或许较有代表性,年体育消费额在5000元左右,她的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体育装备、去现场看比赛、购买健身卡等。

  在她看来,体育消费该花就花,但不攀比,开心就好,控制在能力范围之内。“花钱在运动上总比花在医院好很多。”此外,如今的体育时尚寓意也越来越丰富。在日常给朋友、孩子送礼物时,李小姐偶尔会选择运动装备或者是球星纪念品。这些价值颇高的用品一定程度上源于体育的时尚价值上升,年轻一代人更加认可体育相关的产品。

  李小姐的账单恰恰印证了300指数中的数据。据悉,在2017年,92.4%的受访者产生了体育消费。上海市民体育消费中位数为2030元,比2016年增加了530元。上海市民体育消费水平显著提升。2017年上海市民体育消费中,实物型和参与性消费仍为最重要的消费类型,诸如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购票费、场租费,参加体育培训班的培训费、聘请教练费用等增长较快,购买运动服装鞋帽的消费有所降低。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共享未来 永不落幕首届进博会巡礼3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09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乐活年华
   第A24版:家装专版
阿拉爱运动肯花钱
备战雨中跑
一圆 “环法梦”
新民晚报文体汇/话题A13阿拉爱运动肯花钱 2018-11-17 2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