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写在学前教育两个重磅文件接连发布之后
~~~写在学前教育两个重磅文件接连发布之后
~~~写在学前教育两个重磅文件接连发布之后
~~~写在学前教育两个重磅文件接连发布之后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鼓励普惠让幼教回归公益本质
写在学前教育两个重磅文件接连发布之后
马丹 王蔚
  15日晚,追逐学前教育的“资本”们遭到了一记重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对整个学前教育行业作出方向性调整和规范,尤其强调要坚决遏制过度逐利行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紧接着,16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下称《办法》)针对公办及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列出了11种应予处理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一前一后两个重磅文件相继出台,业内人士表示,这几年,资本市场里幼教板块“太火”,逐利心理明显,新政使行业回归理性,也真正回归到教育本质上来。

  学前教育似走火入魔

  这几年,学前教育其实有点“走火入魔”。不少民办幼儿园都打着高水平教育、高质量服务的旗号收着家长们天价的学费。“孩子幼儿园两三个月的学费,够我读完大学四年。”家住浦东的方先生是一个二胎爸爸,他告诉记者,他儿子就读的幼儿园一个月光学费就要上万元,这还不包括伙食费、校车费、校服等其他学杂费用。“现在,二线以上城市一年幼教花费几万块都是正常现象。”

  《意见》出台,直接宣告了国家对于学前行业规范与托底的决心,也首次将学前教育直接定义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并要求遏制过度逐利的行为。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何周说,此次《意见》用词严厉,未来幼儿园实体无论是在A股还是在海外上市都不可能了。《意见》出台后,市场也给出反应,一家有严重前科的美股上市公司收盘后收出了52.97%的天坠跌停,多家教育中概股也遭遇下跌。

  “这对于那些抱着发财目的办幼儿园的人是一个警醒,利于学前教育回归教养幼儿的本质。”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余锋说,教育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领域,其发展有自身规律,急不得,也急不来;资本具有天然逐利性,其要求的是业绩与利润快速增长。禁止民办园直接或间接上市,禁止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或控制民办园,旨在避免教育被资本裹挟,有助于办园者教育情怀的持续沉淀,心无旁骛地按照教育规律把园办好,把娃娃培养好,让孩子们在世界教育体系中真真正正地“不输在起跑线上”。

  鼓励建普惠性幼儿园

  普惠性资源不足,是学前教育由来已久的难题之一,这也让疯狂的资本看到了所谓的“风口”。“现在动不动就说要推动幼儿园‘上市’,让公共服务事业逐利,这样的方向本身就是不对的。”一位多年从事托育服务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意见》出台的最大目的就是鼓励建设更多普惠性幼儿园。“对于已有的普惠园而言,也是好事。从新政来看,政府将从人员配备、工资收入、职称评定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另外也加大了对普惠园的规范管理,让其健康发展,让更多孩子得到优质教育。”

  《意见》提出,要根据办园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并建立定期动态调整机制。地方政府依法加强对民办园收费的价格监管,坚决抑制过高收费。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提出,发展学前教育需要鼓励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一是要加大投入建设公办幼儿园,另一个是要给民办幼儿园补贴,以改善民办园的办园条件,同时降低民办园的保教费。“对于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目前有两种思路,一是由政府选定普惠性幼儿园,加以扶持;二是给幼儿发放学前教育资助券,由家长拿着学前教育券自主选择幼儿园,幼儿园再拿学前教育券去兑现投入,防止幼儿园获得补贴之后,照样高收费。在国家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情况下,推行学前教育券制度,不失为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好办法。我国南京、郑州等地曾开展过试点,其他地方也可以借鉴。

  违反师德行为被点名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意见》就提到,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保教质量有待提高,幼儿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对孩子来说,一个幼师可能会影响心理、性格,甚至影响孩子一生。“幼儿园老师或许没有中高校那样高的学术要求,但因为面对的是社会最柔软的人群,师德要求更加严格。”一位有30年教龄的幼儿园园长表示,当下时常发生的幼儿园不安全事件和违反师德事件,其实都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惹的祸”,一方面和师生比太高、教师收入待遇不高缺乏职业幸福感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学前教育变成“商业”有关,当“发展”进入“高速通道”,在资本推动下快速扩张,容易发生降低办园成本、唯利是图的事,从而导致幼儿园招聘教师门槛降低。

  学前教育,既要普惠又要优质,就得有“人”,而这个“人”还需要一定的“含金量”。然而,学前教育人才的紧缺,是目前普遍遇到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意见》首次用了大篇幅指出要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包括要建立幼师专业成长机制,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综合保教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幼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保障等。而《办法》则列出了11种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包括歧视、侮辱幼儿等,并指明所对应的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等处分。  

  本报记者 马丹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共享未来 永不落幕首届进博会巡礼3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09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乐活年华
   第A24版:家装专版
鼓励普惠让幼教回归公益本质
城市记忆
有了养犬条例 还须落实细则
像王逸平一样“再战一回”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4鼓励普惠让幼教回归公益本质 2018-11-17 2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