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吗,见面不是互致问候,而是哔哩吧啦爆出一长串电影台词,像接头暗号般地抛向对方。你必须快速接龙,流利、流畅,从容不迫,口吐莲花——那是好多年前你我之间最开心的游戏,被电影人物附体,瞬间秒变出一重遥不可及的奇幻人生。
“晚上好!请原谅,刚才有个约会,我来晚了。……在布加勒斯特德国最高统帅部有一份计划,它的内容就是安东涅斯库独裁政权万一被推翻,德国占领军将立即进行干预……这份计划目前在冯·凯尔那里,一定要把它弄到手,不惜一切”——迷恋这样的台词。那是另一种全新的话语系统,让你我深深着迷,烂熟于心,背得滚瓜烂熟。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文化交流,无疑为我们窥探世界开了一扇窗。而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最接近西方生活方式的东南欧小国罗马尼亚,就像盛放在洪荒之地的一株奇花异草,格外夺目。意识形态相同,三观相似,但它电影里的“说教”却别具一格——绅士风度、插科打诨竟然可以跟忠诚、勇敢等品质相交织,每每往我们贫瘠、单调、狭窄的视野里,注入了绚丽的色彩。
几十年过去,你我从银幕穿越战火,也跨越了成长之门。而我可以肯定,你仍然同我一样渴望崇高,渴望成为乌德里亚上尉那样信仰坚定、意志坚强、神情专注、目光如炬的勇士。我们崇尚英雄——那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是像《橡树,十万火急》那样的电影刻下的烙印。它犹如一株不败的鲜花,至今怒放在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