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3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俗替本“竵”变“歪”
叶世荪
  文/叶世荪

  上海人常把“歪”读作hua,不用辅音w。说“歪扯(跑题)”、“七歪八欠(不端正)”、“歪瓜烂桃子(歪瓜裂枣)”、“歪戴帽子橄榄头(行为不端)”,都要把“歪”读成hua。小说《上海滩》中有一句话:“你的脑筋怎么老是用到歪朵里去呢!”《简明吴方言词典》为“歪朵里(不正当之处)”注音,也是“hua tu li”。

  其实这个“歪”最初并非一个字,而是对“竵”字的注释,是“不正”两个字合体后形成的新字。换句话说,“歪”的原形是“竵”字。“竵”早在汉代《说文解字》中就已有之,注为“不正也。”《广韵》“火娲切”。《康熙字典》对“歪”字的注释说:“此乃竵之俗字,《正字通》云《说文》竵训不正,俗合不正二字改作歪。《字汇》训与竵同,不知歪即竵之伪。”古文字竖排,“不正”两字一上一下,合起来就是“歪”字。《康熙字典》说清了竵、歪之间的关系,却不知“歪”字自元代以来,已被文人广泛使用。编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字汇》收录“歪”字,已属顺应文字改革发展的潮流。在《字汇》里,“歪”已改为“乌乖切,音崴”;其辅音用的是w,和今天的普通话相近。

  现在的上海人虽然未必知道“歪”在古代的本字是“竵”,但仍然保留了hua的读音,从而也保留了该字根脉源来的信息。顺便说一句,“竵”字在现代汉语中也没有完全消失;有一种以草书作篆字的书法,就叫做“竵匾法”。不过,“竵匾法”的“竵”也跟着“歪”字读作wai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希腊
   第A24版:日本/新民海外
蝴蝶牌缝纫机个故事
春天要吃马兰头
当年收藏糖果纸
买菜尖个窍开
以俗替本“竵”变“歪”
上海酱菜
新民晚报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A18以俗替本“竵”变“歪” 2019-03-31 2 2019年03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