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3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彩虹鱼:科学家带大家向深海“进发”
郜阳
■ 宋婷婷为中小学生讲解深潜器研发进展
  海洋深处是个怎样的世界?中国自己的潜水器有多厉害?在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有一位颇受大小朋友们欢迎的“婷婷姐姐”,用幽默风趣又不失严谨的语言讲述着海洋深处的故事。

  2014年,上海海洋大学在校园内展示深海研究成果,原本只想展示学校特色研究,谁料“无心插柳柳成荫”,展览大受欢迎。“我们意识到,大家对于深海的接触较少,但又希望能增多了解。”该校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教师、“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主任宋婷婷告诉记者。真正让彩虹鱼的名字被大家熟知,来源于团队2016年的一次大胆尝试——将车间、实验室、数据中心向公众开放,总开放面积超过4900平方米。“我们希望大家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到科学就在触手可及处。”

  短短几年时间,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完成了“三级跳”——2016年12月,科普基地成为浦东新区的科普基地;2017年6月,又获批为上海市基础性科普教育基地。“彩虹鱼”进校园系列活动、载人潜水器历史展、“彩虹鱼”亲子游、“海洋大讲堂”……宋婷婷和团队忙得不亦乐乎。“这得归功于崔老师的严格要求呢!”宋婷婷口中的崔老师,正是曾担任“蛟龙”号副总指挥的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在外人看来,深渊中心就是一支搞科研的队伍,但在这支“搞科研”的团队中,科普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科研。崔维成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每年要参加近50场科普活动。2017年上海科技节的开幕式红毯秀,崔维成本在主办方邀请之列。可由于和一场科普活动“撞车”,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次机会。

  在去年的上海科技节中,由深渊中心团队翻译的《深海探险简史》与公众见面。“这是国内第一本讲述深海探索过程的译著。我们把每天下班的时间、双休日、节假日都利用起来翻译这本书。”深渊中心团队成员罗瑞龙介绍,“团队还把自身探索万米深渊的经历和作者的经历来一次碰撞,这种互动也让作品的生命得到了更好的延续。”去年9月,团队成员还来到临港地区小学,为孩子们带去《向深海进发》的课程。“科学知识的普及固然重要,但在我们看来,科学精神的传播更为关键。”宋婷婷说,“科学家的参与,可以通过讲述个人的研究经历和思想转变,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塑起科学精神。”

  以前,科学家们往往闷头往前跑,而忽视了科普。在深渊中心团队看来,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科研更多是精益求精,而科普则需要跳出小圈子,从大局上看。这两种角色间的转换也会为我们科研、教学打开新思路。”宋婷婷表示。

  见习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希腊
   第A24版:日本/新民海外
科研高手乐做科普 击破流言种下科创种子
中科院 上海光机所:打响光学科普品牌
彩虹鱼:科学家带大家向深海“进发”
90后 医学博士:紧握手术刀,不放笔杆子
“非典型科研人”左文文:做科普要有情怀
新民晚报新视界A04彩虹鱼:科学家带大家向深海“进发” 2019-03-31 2 2019年03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