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称得上是艺术宠儿KAWS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元年,他在优衣库推出联名款T恤好似被点石成金,让中国拥趸们挤破门槛。比起前几年来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展览时不温不火的反响,“KAWS现象”在今年彻底地占据了大众视野。这位不拘一格,来自街头的艺术家,成名之路颠覆了以往艺术家靠手艺吃饭的常规,扛起了他的同胞安迪·沃霍尔的潮流大旗。
这个时代里,掌握了艺术传播的窍门,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磨炼手艺,美国、日本艺术巨星在这半个世纪里的成名之路,都证明了这一点。
不论是波普艺术的祖师安迪·沃霍尔,还是日本当代艺术的领头羊草间弥生、村上隆等,都曾在上海正儿八经地举办过个展。上个月开始,他们的作品(包括版画)重回上海新华中心,除了拍照打卡和艺术普及之外,是否会带来更多启发?
回溯这段波普(POP)艺术风潮,从西方吹到东方,恰逢日本经济繁荣,诸多波普作品被日本收藏家收入囊中。可贵的是,日本艺术界不是仅仅收藏了艺术作品,而是将艺术传播、艺术增值的路径学到了手上。
“在未来,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安迪·沃霍尔的这句预言变成了现实,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中,时尚潮流永远在翻滚并颠覆,不变的是变化的本身。看看杰夫·昆斯的兔子刚刚创下了当代艺术的最高价,还有街头艺术之王KAWS走过的成名路,艺术家成功的必备元素里,就包含了富有想象力的传播手段,这和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互相成就。
可以窥见,日本艺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一批登上历史舞台的日本主角们承袭了西方做法,同一图像用不同颜色、版次来表现,借助电视机的发明、照相技术的普及,传播通讯手段逐步发达,像潮水一样把他们推到了艺术阵线的前沿。
村上隆、草间弥生的用色对比度强烈,有容易记忆的形象,比如植物波点、太阳花、骷髅、笑脸等,已经走到了舞台中央的70后日本艺术家,包括名和晃平的玻璃球游戏,以及圆顶永正的几何组合,他们的作品都有过目难忘、容易辨认的特征。草间弥生、村上隆等艺术家衍生版画的产量非常大,版画制作原则是300张,售价不高,普通百姓可以承受。
这条艺术流行的推广窍门由日本人熟练掌握,他们发现,人们认可艺术是可以复制和衍生的,艺术品未必需要“独一无二”。艺术品的增值可以走曲高和寡的路线,在另一方面,让艺术变得人人认识,变成人见人爱的潮流宠儿,同样会把艺术家托举上金字塔顶。
除了图式语言的简明易辨,村上隆一行人对复制材料的改造是天马行空的,原先的版画依靠木刻,制作考究,但产量不高,模板会位移损耗,丝网的印刷图案更精细,版次可以生产更多,这是一条为大众所接受的捷径;而近年来有艺术家和奢侈品牌或服饰品牌推出艺术联名款,让自己标志性的符号被穿戴着走街串巷,工业复制的力量令艺术家声名更隆。
艺术的价值不必仅仅依靠高价支撑,也可以用数量流行和普及,艺术的传播方式有了新的普及方式,它的能量便是无远弗届的。
今年暑期来到上海的这场日本当代艺术展,具有启发性,会帮助艺术从业者思考艺术成长的规律。在新传播时代,摸索到中国艺术品的成长路径,用创新的艺术手法,更好地把中国当代故事讲给世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