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当这群小孩长大时,他们每个人都能像那个踩着七彩云霞的齐天大圣一样,神通广大地给自己装备了“阅读”这个能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很多年以后,如果要回忆往事,我一定会想起那段送儿子去幼儿园后,陪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阅读故事的美好时光。
我一直坚持认为,阅读应该无所不在,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在轮渡上、在候机大厅里,在旅途、在云端、在海底,在你回忆过去和畅想未来时,在每一个能抽出哪怕五分钟的空闲里,都应该去翻开一本书。
如饥似渴地阅读能帮助你拥抱作者的思想,回到过去和未来,走过千山万水。阅读能点燃爱火、能消除伤痛,让美好定格。阅读也能在六便士的大街上让你感受到毛姆所说的月光之美。简而言之,它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一旦养成习惯,阅读会伴随孩童人生的整个过程,经典的著作也会成为他们的终生挚友。
由于各种原因,每天我会提前半小时把儿子送到幼儿园,成为最早到学校的一批。为了避免在老师正式晨检前,儿子被动地陷入百无聊赖的虚空中,我每天会随身携带一本童书,陪他读过这漫长而又转瞬即逝的等待时光。
从书包里取出一本书就像摊开一张璀璨的寻宝图,最初只有我和儿子沉浸在阅读的故事中,为了让故事更具有吸引力,我特意在节奏和叙事语气上做了一些戏剧化的处理,这显然有助于我看上去像一个略通魔法的家伙。
慢慢地,当我和儿子走进教室后,早到的小伙伴们都会活跃起来,他们知道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叔叔来了,他们或伸伸胳膊活动一下身体,或赶紧把剩下的小半个包子塞进嘴里,或急忙在我给儿子讲故事的沙发上抢先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一个人的舞曲成了一群人的早餐,孩童们专注的眼神是对我最棒的奖赏。儿子特别得意,因为当他的同学们认真听故事时,他几乎成了我的半个助教。比如我读到有些内容时,他会告诉我:“爸爸,你刚才说什么意思啊,我们没听懂。”此时,我会用孩子们能懂的话,把这一段再“解读”给他们听。有时,他还会提醒我:“这一页特别漂亮,你再给大家讲一遍吧。”
今天一本《让路给小鸭子》,明天一本《高空走索人》,后天一本《水寂无声》,我们注定了独行,但重要的是,现在我们仍一起徜徉在叙事的纬度。
讲故事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孩子们的理解力随着个子的增长让我感到温暖和兴奋。一点不夸张地说,这场景会让人联想起作家笔下那个能够承载文学回忆录的咖啡馆。
福泽谕吉先生曾写过一本书叫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从未改变,希望当这群小孩长大时,他们每个人都能像那个踩着七彩云霞的齐天大圣一样,神通广大地给自己装备了“阅读”这个能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此时此刻,我为有幸成为每天陪伴他们在第一缕晨曦、第一滴露珠、第一声鸟鸣中阅读的人,而倍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