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问题二
食品安全专家剖析“吃的误区”
金恒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专家马志英主任是电视上的“熟面孔”,现场观众对他的认知度很高,可见市民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而柏阿姨顺应民意,将市民们关心的“吃的误区”一一发问。

  “食物相克”是谣言

  柏阿姨问道:“果汁和海鲜同时吃好不好?我们知道海鲜和啤酒不能一起吃,吃了以后容易痛风,果汁行不行?”

  马志英主任解释说,网络上有很多关于“食物相克”的流传,例如羊肉不能跟绿豆同时吃,螃蟹不能跟西红柿同时吃,许多植物也相克,“我们针对上百个‘食物相克’的说法做过实验,证明大部分都是误传。”

  海鲜跟果汁不能吃的理由是什么?马志英主任介绍说:“海鲜当中含有砷,本身是并没有毒,但是网络传言说,果汁中的维生素会和砷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砒霜,从而导致中毒,这个说法是谣传。我们做过的动物实验证明,不可能中毒,从理论上来说,在人的消化系统,海鲜跟果汁不可能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如果要转化,需要很多条件。”

  此外,食物过敏和食物相克是不同的概念,“有人说吃了花生再吃黄瓜会中毒,其实这部分人可能对于花生过敏。很多人对于一些豆类、动物蛋白、海鲜都过敏,如果把过敏当成食物相克也是误区。”

  黄鳝长大不靠“避孕药”

  就快过年了,黄鳝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常见菜,“很多人都在说,为了让黄鳝长得又肥又大,要给它喂避孕药,那么,黄鳝是吃避孕药长大的吗?”

  对此,马志英主任断然否认,有关部门专门调查了很多养殖专业户,开展了长期跟踪调研,结果证明,黄鳝长大并不依赖避孕药。

  在邹大进教授的日常门诊中,也接诊过一些男性乳房肿大患者,他们问是不是黄鳝吃多了?邹大进教授也予以了否认,实际上,黄鳝并不是依靠雌激素才能生长,男性乳房肿大更不是因为吃黄鳝造成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水禽传播禽流感更厉害

  禽流感是现在“闻之色变”的疾病,不过很多市民认为,预防禽流感,远离“鸡”就可以,那么,“只有鸡才会传播禽流感”吗?

  马志英主任表示:“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所以一到秋冬季节就开始肆虐,但是,禽流感病毒不是单纯由鸡传播那么简单。”据了解,世界卫生组最早确认的禽流感病毒是在水鸟、野鸭等水禽中发现。

  鸭子、鹅等水禽对于流感病毒抵抗力很强,得了瘟病不会死亡,而鸡比较敏感,较容易发生传播和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鸭子看起来活蹦乱跳,可能也带有禽流感病毒。

  因此马志英主任奉劝各位常去市场买菜的老年人,特别不要到小贩处买活鸭,要到定点宰杀的市场去买。

  速成鸡可信但不宜多吃

  说到鸡,柏阿姨又问道:“一些快餐店都宣传他们的鸡很健康,但是,一直有传言说, 45天的速成鸡含有激素,这是真的吗?”

  马志英主任笑着说:“很多人不可想象,这么一个鸡,一个半月可以长到5斤重,这么快,这么大。我其实也到养殖场去考察过。”

  为什么可以迅速长成?第一个原因是鸡种,这些白玉鸡来自英国,晚上开灯,育种技术可以让鸡成长很快。第二个原因配合饲料,多少饲料长多少肉,什么时期用什么饲料都有讲究,而且比较规模化的养殖,不用激素就可以在45天长成5斤重的鸡。

  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鸡瘟病”,在一些监管松懈的密集养殖场内,只要一只鸡患有禽流感,整个鸡场都会垮掉,在饲养过程中可能要调配使用抗生素,在上市前用药减少,使得鸡肉中的药量符合规定,因此,还是建议孩子、敏感人群少吃。

  热量摄入过多致发育异常

  现在儿童性早熟已呈现高发的态势,而这与饮食、起居都有着密切关系,现在许多孩子都喜欢喝奶茶、蜂蜜等饮料,因此有人说,这些饮料会导致儿童性早熟,柏阿姨也很关切地向马志英主任询问。

  “我反对儿童喝奶茶。”马志英主任直截了当地表示,“但是,奶茶、蜂蜜这些东西,对于儿童性早熟没有直接的关联。奶茶中主要是一些添加剂,包括香精、糖色素等。蜂蜜、人工调配的饮料等,也许跟儿童性早熟没有直接的关联。”

  “问题出在哪里?主要是这些饮料中糖分的含量很高,超过他所需要的热量摄入量,造成儿童肥胖,儿童肥胖间接对于儿童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少量服用蜂蜜不会造成性早熟。有人说蜂蜜有激素,这个激素跟人的性激素完全不是一回事,蜂蜜可以适当吃,但是不要过量,奶茶、碳酸饮料、调配饮料要少吃或不吃。”

  食醋过量会影响健康

  “多多吃醋对健康有好处”,很多人认为,食醋能增进食欲,降血压,还能防流感,于是,有的人过量食醋,甚至直接喝醋,这个做法对吗?

  马志英主任肯定了醋的诸多好处,可以开胃健脾、增进食欲,促进胃肠对维生素C的吸收,“从化学成分来说,醋对防治疾病有一定的功效,可以防治一些疾病,主要是醋酸,可以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C。但是,任何东西吃得越多的话可能出问题,醋也是这样的。”

  马志英教授介绍说,食醋过多、长期大量食用也不是好习惯。首先会对消化道产生副作用,会灼伤食道、腐蚀消化道粘膜、损伤脾胃,还会软化骨质,加重骨质疏松,导致骨折。不管从食品营养,或者是食品安全这里来说,再好的东西吃得再多也要出问题。包括有许多人喜欢吃补品,冬天到了,拼命吃一些补品,实则过犹不及。

  本报记者  金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声音
   第A03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特稿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
   第B06版: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
   第B08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体坛轶事
   第B12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戒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吗?
食品安全专家剖析“吃的误区”
新民晚报健康大讲堂/康健园B02食品安全专家剖析“吃的误区” 2014-01-20 2 2014年01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