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的母亲降临人间了
爷爷马上明白,外婆和外公已经组成了新家庭。和外公外婆开了几句玩笑后,爷爷弯下腰来,抚摸着思齐姨妈的脑袋对他们说:“要好好教育烈士的后代,长大了要接革命的班啊!”然后,又笑呵呵地对姨妈说:“思齐,我做你的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吧!”从此,姨妈就成了爷爷的干女儿。
第二天,爷爷就派人把姨妈接到家里玩了一天。当时,贺子珍奶奶赴苏联治病,不久娇娇(我的姑妈李敏)被送到了贺奶奶身边,因此在此后的日子里,爷爷时常把姨妈接过去,把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让她吃。几十年后,岸英大伯牺牲在朝鲜战场,爷爷亲自动员姨妈改嫁,父女之情依然真真切切,毫无二致。
外婆在延安工作一段时间后,生出了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念头。当她向中央组织部提出这个要求后,很快得到批准。1938年4月1日,她来到“抗大”,成了第四期一名学员。在“抗大”半年多的学习,让外婆开阔了眼界,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都提升了不少。当时,中央领导人经常到那里讲课或作报告。爷爷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都是他在“抗大”的讲稿。周恩来在“抗大”作过政治形势报告和统战工作报告。刘少奇作过《论共产党员修养》的报告。此外,朱德、洛甫、陈云、邓小平、彭德怀、贺龙等领导同志从前方回来后,也先后来给学员们作报告。理论家艾思奇、何干之等人也在“抗大”讲过课。
爷爷还两次为这期学员题词。一次是1938年5月21日,他的题词是:“学好本领,到前线去。”另一次是9月1日在这期学员的毕业典礼上,这次的题词是:“继续学习,以求贯彻。”学校把爷爷的这两次题词都印发给了每一个学员,这对大家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这期学员毕业时,军委考虑到外婆已怀有几个月的身孕,为便于外公照料她生小孩,就把她分配到云阳镇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担任《生活星期刊》的主编兼机要秘书。10月初,外婆带着思齐离开了延安,来到云阳。云阳镇地处延安东南,距离延安约有四五十里。
外婆主编的《生活星期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战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抗日战争的形势。同时,也反映伤、残、病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外婆整天忙于组稿、改稿和编排,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在她和大家的努力下,《创刊号》很快就出版了。刊物的内容非常丰富,大家十分喜爱,争着抢着一睹为快。
一天晚上,外婆出门不慎跌了一跤。外公把她扶到屋里后,她感到肚子隐隐作痛。当时,外婆已怀胎十个月了,外公赶忙为她请来了接生婆。接生婆在屋地上放了一个洗衣服的大木盆,盆子边上放一个小凳子,她要外婆坐在凳子上,把孩子生在盆子里,她说这叫“临盆生产”。外婆坚决不同意,她要像在医院里生思齐那样生产。接生婆非常自信,说她从来没有在床上接生过,用这种方法没有一点问题。但外婆就是不听她的。没办法,接生婆只好把外公叫进来,因为外公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劝外婆听从接生婆的。
外婆急了,对外公说:“你又不是女人,又没有看见过生孩子,你怎么知道她说的方法对呢?我生过思齐,有经验。我坚持的是先进的科学生产法。接生婆那一套是落后的不科学的生产法。她那种老办法有时会出危险的。你是革命者,旧的社会制度都要革除掉,为什么对生孩子这种事要维护旧的方法呢?”
外公听了,哈哈地笑道:“好大一通道理呀,生孩子本来是女人的事儿,男人是外行。好吧,就听你,你就躺在床上生吧。但你要让我陪着你,也让我学点先进的、科学的知识。”
当疼痛再一次袭来时,接生婆开始给外婆检查胎位。她用手一摸,大叫道:“不好了,孩子的头不正,是逆产。这样是生不出来的,你快起来吧,让我把胎儿的头转正。”外婆一听说是逆产,心里一下慌了。当她两膝往床上一跪正要爬起来时,孩子却顺利地生下来了。听着孩子洪亮的哭声,外婆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这一天是10月30日,在这个初冬的季节,我的母亲降临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