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有一批十分警觉的“哨兵”名叫“Toll样受体”,它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首先识别病原特有的相关分子模式。发现敌情,马上告知“传令兵”——中转信号分子TRAF6,迅速激活免疫炎症反应,以达到清除病原的目的。如果“免疫战神”防御过当,产生了过度的免疫反应,则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给机体造成严重损伤,致死率高达50%。而且,长期作战产生的慢性炎症,还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在健康机体中,“免疫战神”受到极为精确的分子调控,免疫炎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其在清除病原的同时,不给自身机体带来伤害,即达成免疫稳态。周兆才研究组的焦石、张振、李川川等研究人员,分析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样本时发现,一种名为“生发中心激酶MST4”的蛋白质表达显著异常,暗示其可以作为该类疾病的生物学标识物;进一步在细胞水平和小鼠体内的研究发现,MST4可动态响应细菌等感染性刺激,表达水平呈现剧烈波动。
通过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揪出了“MST4”背后一条长长的“传递链”:它可以直接影响免疫系统中的“传令兵”——TRAF6,从而抑制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调控免疫应答。如此一来,MST4类似于一个免疫炎症反应的“刹车”,其在感染过程中表达水平升高,直接转换成对TRAF6炎性信号“发号施令”,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最后,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验证MST4分子的功能与机制,结果在感染性休克病理过程中,MST4主要依赖于巨噬细胞,对过度免疫反应起到类似刹车的作用,从而保护机体。
周兆才研究组揭示的MST4在天然免疫应答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机制,未来将有助于感染性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