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爸爸电影”把守春节
去年贺岁档,《爸爸去哪儿大电影1》拿下近7亿票房成为黑马,引发热烈讨论,也让不少人目瞪口呆。有评论预计,一大波“爸爸电影”将闻风而动,或正火速集结。果然,今年贺岁档,“爸爸电影”成了关键词。其中,《爸爸去哪儿大电影2》《爸爸的假期》两部电影,脱胎于同一档综艺节目,今年两季的两波人马分庭对抗,更有意思的是,两片居然同时在大年初一上映,进行实打实的正面交锋,不知上映时会不会出现让观众难以抉择的境况。
在春节档的结尾,3月5日元宵节,亲情喜剧片《全能囧爸》即将上映,该片在去年11月举办的北京第七届新人电影节中囊括了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两项殊荣,受邀参展法国昂热电影节和南特电影节,接地气的诙谐幽默中透着俗世爱情、父子温情;而刘德华首度以“民工”身份加盟的影片《失孤》则将于3月20日上映,该片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讲述失子的痛苦、寻子的艰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背景
“爸爸”角色重构潮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徐安琪分析称,当下文化的亲子关系,已从“世上只有妈妈好”转向“爸爸带我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竞争激烈、流动频繁、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性别角色推崇多元化和弹性化。男性家庭角色的重构,是一个跨文化的具有现代性蕴意的发展趋势。”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最先是电视方面,以爸爸为主角的亲子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而电影方面,去年贺岁档《爸爸去哪儿大电影1》引发的热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影视评论人Joy认为,“爸爸电影”受追捧的现象,背后有着根基深厚的社会文化大背景,Joy说:“如今的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一行为,其背后的含义往往超出观看电影本身,更多的是对情感的诉求,今年一大波‘爸爸电影’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贺岁档中符合当下文化基础的情感类电影的空缺。”
分析
“爸爸”不同类型
然而,“爸爸电影”的蜂拥而至,也引发业界对于这一类型过度开发的担忧。如何让自己在同类型电影中脱颖而出,成了摆在片方面前的棘手问题。喜普文化媒介宣传黄小姐表示,虽然题材同为“爸爸电影”,但各影片类型中还可以细分,例如“爸爸去哪儿”系列电影中的“爸比”们都是众人皆知的明星,粉丝效应带动票房,且主角都是爸爸与幼儿,偏近综艺节目性质。相比之下,《全能囧爸》与《失孤》两部电影则是注重对于亲情的表达,只不过《全能囧爸》是喜剧剧情片,而《失孤》则是悲情故事片。
谈及“爸爸电影”的差异化,《全能囧爸》制片人刘国强表示,以“父子”为主角的电影大多接地气,“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刘国强同时强调,不论是“爸爸去哪儿”系列的低幼化,还是《全能囧爸》《失孤》侧重的亲情感,都是为了让观众从中汲取正能量,“从15岁到80岁,尤其是20至50岁的正在为生活奔波的观众,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最贴近自己的情感。”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