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地标——外白渡桥上出现了5把同心锁。管理方明确表示,外白渡桥作为优秀历史建筑,不允许有任何破坏大桥整体形象的行为发生,这5把锁将被立即清除。
尽管大部分网友都支持拆锁,认为浪漫不该建立在破坏公共设施的基础上。但也有反对声,批评管理方“懒政、无趣、不具人文情怀”。
实际上,管理方有充足理由拆锁。
首先,是出于美观考虑。从本报记者拍摄的照片来看,这些锁有的是一大一小两把锁在一块儿,有的是三把套一起,其中一把锁上还歪歪扭扭刻着2014.9.27。锁的颜色各异,红、黄、银都有,但锁孔位置均已锈迹斑斑。大桥铁栏杆挺粗,所以锁头必须够大才能扣住。难以想象,若生锈了的大锁布满栏杆,谁还会有凭栏远眺浦江两岸美景的兴致?“人文”是有了,“情怀”却远离了。
其次,是很多人提到的安全问题。远有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艺术桥”,2014年6月8日晚间发生部分垮塌,原因就是桥上重达数万吨的同心锁使大桥护栏发生变形。近有国家重点文物、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甘肃兰州中山桥,因游客悬挂同心锁,致桥上螺杆的防锈层遭磨损,带来安全隐患。网友感叹,压坏桥的哪里是锁,那是爱情啊!
外白渡桥这座百年老桥在2008年刚进行过一次大修,安全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如果等到越来越多的锁出现在桥栏上,再想劝阻恐怕已积重难返。从这个角度来说,若今日管理方没有及时制止,将挂锁“苗头”扼杀在摇篮里,那才是“懒政”。
最后,游客的浪漫需求不能毫无约束,必须以遵守公共秩序为前提。比如,在华山上就设有专门的铁链供游客挂上同心锁,挂满了就将铁链和锁一并取下,更换上新链子,由此形成了包括卖锁、刻字在内的一整条“产业链”。如此,情感寄托经过引导,通过合理的途径表达,不影响美观,不危害安全,也算是一举两得了。只不过,这样的“产业链”说到底是管理者被倒逼之下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