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
“居民反对就不能摆”
杨浦区控江街道一名负责人就曾表示,他们没有同意餐车驻扎。因为到底谁可以申请经营、如何分配餐车的地点都是问题,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矛盾。“如果餐车要进入,除了办理规定的证件外,我们肯定还要对周边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居民同意,才能摆;居民反对,就不能摆。”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餐车是各区县相关部门根据市民需求增设上路的,管理上涉及多个部门,餐车如果占道经营,由城管部门管理,食品卫生问题则由食药监部门监管。对此,记者咨询了部分区的城管部门,对方均表示,餐车经营需要街道同意,且到城管报备,经核实该地摆放餐车不会扰民和挡路后,才可以颁发临时占道许可,随后方可摆出。对于餐车擅自挪地,他们会及时劝阻并上报;而无证餐车肯定要驱逐。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顾振华向记者表示,目前餐车的管理参照不久前实施的《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办法》。餐车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提供食物。按照规定,在规定区域,固定时间段销售食品,不能扰民,也不能影响安全、交通、市容环境等。餐车不得经营凉拌菜、色拉等生食类食品,也不能提供加热处理的改刀熟食、现榨饮料、现制乳制品和裱花蛋糕。
但是,办法中并没有提到像烤串这种“浓烟滚滚”“一地油污”的烧烤类、油煎类食品是否可以销售,而这些餐车所属的管理公司并没有“中央厨房”,大多只是自行向供货商采购食品和原料,因而食品安全问题,让不少消费者心存疑虑。
事实上,正规餐车的经营范围、时段、路段等是各企业和政府部门自行商量决定,存在不少差异。比如,同一个公司的餐车,在这个区只能“做早点”,但在另一个区却能“全天营业”;最初不能卖手抓饼,现在却啥都能卖。有市民建议,应该通过详尽的办法来约束餐车和经营者;对各公司的餐车进行统一编号、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同一种类型的餐车经营范围应该一致;严格根据车站外空间大小来决定摆放几辆餐车;摆放前需征求周边居民意见;定期抽检餐车是否存在违规现象,及时向市民通报。
企业
餐车不允许卖私货
其实,餐车这种经营模式进入上海已经有约六七年时间,当初作为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的确解决了一些下岗市民、低保户的就业问题。市民最早熟知的就是奥食卡公司的“爱心帮帮车”了,此外,放心阁、新成、新迎园等餐饮公司也在经营餐车。
记者致电奥食卡和放心阁两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均表示,餐车是经过政府相关部门同意的,属于有证经营,且不能随意改变经营地点。但不排除一些餐车营业员随意挪动位置,以寻求更好的“市口”,但他们发现情况或接到举报会严肃处理。
至于市民最关心的“哪些能卖、哪些不能卖”问题,两位负责人均未作出正面回答,只是强调,“我们只能卖公司配送的东西,不允许卖私货,一旦发现就要开除营业员”。但他们也承认,公司虽有监管和片区经理进行抽查,难免有漏网之鱼,因此公司非常欢迎市民对此进行监督。不过,“奥食卡”的一名工作人员的解释则有些模棱两可,“公司产品列表里没有配送里脊肉等串烧产品的,但是我们卖的手抓饼材料里有里脊肉呀。”由此看来,在食品经营范围这个问题上,的确存在部分餐车打“擦边球”的情况。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