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面对面的孤独
易 蓉
  易 蓉

  一位曾是滑板运动员的25岁青年奥利耶开始了一项科技众筹创业——他设计了一款极简手机,因为“什么都不能做”的特点在众筹网站上获得了41万美元的支持而得以进入设计生产环节。这款只有信用卡大小的手机不仅外型简单轻薄,功能也少之又少,比如,拍照、智能应用甚至短信等统统都不能!

  刚开始,奥利耶只是想给手机做一些适当的减法,让它变得不那么容易令人分神,也适合没什么钱的年轻人随身带着去运动。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款手机吸引了一拨45岁以上的商界粉丝,精英们对这款设备产生了特殊的共鸣,大家开始怀念没有被智能手机捆绑之前的平静生活,比如他们想起了“坐在公园椅子上只是静静思考的重要性”。

  在最近的好几场聚会里,我又看到了不陌生的画面——明明好久没见的聚会上,大人小孩同处一室,分别低头刷手机。只是低头族曾经是清一色的年轻人,现在是老人和幼儿统统被掌上的玩艺儿“吸入黑洞”。

  美国麻省理工教授雪莉·特克尔长期研究科技的社会化影响,她曾经因技术的发展而兴奋,而现在越来越有恐惧感,因为科技带来了孤独。特克尔曾观察机器人对孩子的影响,结果发现孩子们会对机器人产生感情,会把最脆弱的时刻交给机器人,一旦机器离开或损坏,游戏结束时孩子会失望、愤怒甚至发狂。

  特克尔在著作《一起孤独》(也译《群体性孤独》)中说:“我们正在设计的高科技提供了3个幻觉:我们关心任何事,我们总是被聆听,我们永远不会独处。”但事实上,她认为这种“连接”改变了人对自己的认知,并塑造新的生活方式——人们既愿意在某个地方又(心)不在,对别人付出的注意力不多也不少,这种距离感或许在例如会议室等情景中算是适用,但却常常在错误的时候应用,比如养育孩子的过程。

  在葬礼上人们也在低头玩手机,大家都说“在无聊时会这么做”。特克尔说:“我们在这样的场景里都会感到无聊,这对社会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在陪伴的时候都“低下了头”,我们其实从未真正地在一起,无论与孩子、父母、爱人还是朋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任职回避让司法公正迈出一大步
“老大”和“老大难”
根治“年末讨薪”需共同使劲
面对面的孤独
劝君少称父母官
面面俱到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面对面的孤独 2016-01-20 2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