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基是活跃在中国歌坛屈指可数的男中音歌唱家。他的歌声醇厚辽远,充满着激情。在今年央视的元宵晚会上,他和李谷一等又带来了情真意切的新歌《把幸福带回家》。
前不久,杨鸿基应邀参加央视主办的《十大“70后”歌唱家音乐会》,再次唱响了他的巅峰之作《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回肠荡气的作品(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当年,曾有许多歌唱家应邀试唱录音,唯独杨鸿基的版本,得到剧组主创人员一致认可。
杨鸿基的演唱,不仅有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在饱含深情的歌声里,有人物、有情节,更有画面感,仿佛能让听者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这都有赖他通晓中国历史,尤其喜爱三国魏晋文化,从而对作品远比常人有更深层的理解。行云流水般的演唱,跌宕起伏,把歌曲的意境,表达、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早年,杨鸿基在大连歌舞团已显山露水。但三年困难时期,剧团被迫解散。有着歌唱潜能的杨鸿基被破格招入三军最高文艺团体:总政歌剧团,这是他歌唱生涯的重要转折。
“文革”后的1979年,中央乐团邀请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来华,执棒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国人俗称《欢乐颂》。有鉴于《第九交响乐》从未在中国排演过,而其中的独、重唱分量又很重,关乎演出成败。因此,小泽征尔提出要带四位独、重唱演员一同来华,但遭有关方面的谢绝。
中方坚持以中央乐团为班底的基础上,在全国遴选八位四个声部的男女演员,并分成“老年”和“青年”二组,供小泽征尔挑选。“贝九”中男中音唱段最多,难度也最大,在业内一向被视作男中音的试金石。所以这个声部的竞争更为激烈。最终,杨鸿基和前辈歌唱家黎信昌,双双胜出。
此时,在歌坛蛰伏二十余载的杨鸿基,已年近不惑。因此,他格外珍视这突如其来的机遇。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贝九”的内涵和风格,杨鸿基在沈湘、李德伦、严良堃等大师的悉心点拨和帮助下,反复研读歌谱,去深刻领会、挖掘贝多芬的创作初衷。
小泽征尔来京后的第一次排练,就一眼相中了杨鸿基,并决定起用以他为主的青年组。毕其功于一役的杨鸿基也不负厚望,他的首场演出异常出彩,无论对作品风格的把控、表达,还是音乐的处理,抑或声音的驾驭,都无懈可击、几近完美,圈内外好评如潮。一战成名的杨鸿基,就此成了中国歌坛的焦点人物。
不久,人才济济的中央歌剧院,也邀请他主演法国歌剧《卡门》。在以后的岁月里,杨鸿基在歌剧舞台更是乐此不彼地大展宏图,且风骚独领。他先后主演了荣获“梅花奖”的《两代风流》及《野火春风斗古城》《党的女儿》《屈原》《蝴蝶夫人》和《托斯卡》等十多部中外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