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范派弟子越剧演唱会将于3月31日举行
~~~范派弟子越剧演唱会将于3月31日举行
~~~范派弟子越剧演唱会将于3月31日举行
~~~范派弟子越剧演唱会将于3月31日举行
     
2017年02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山伯”化蝶而去 众弟子“十八相送”
范派弟子越剧演唱会将于3月31日举行
王剑虹 朱渊
■ 范瑞娟舞台形象
■ 晚年范瑞娟(中)登台义演 祖忠人 摄
  她是那个越剧舞台上憨厚朴实的“梁山伯”,是那个80多岁高龄时住在医院里依然能把拐杖当作棍子舞得虎虎生风、坐在小车上喜欢把腿举得高高压腿练功的老艺术家,也是那个自己生活极为简单节约却非常热心助人的老人家。

  昨天中午11:18越剧范派创始人、“越剧十姐妹”之一范瑞娟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3岁。多年前她就立下遗嘱,不举行任何告别仪式、不设灵堂,家属表示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支持。

  自创“弦下调”

  范瑞娟在越剧舞台上塑造过很多性格不同的艺术形象,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而最最深入人心的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那个憨厚的梁山伯,也正是在“山伯临终”这场戏中,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在传统“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首创了越剧“弦下调”。

  严师出高徒

  打通吴凤花电话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她总爱称老师范瑞娟为“老祖宗”。她说“老祖宗”一直关心她的创作,“我们每年到上海来演出,她总会来看戏,哪怕我们的戏不成熟,她也鼓励我们,给我们足够的信心。”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范瑞娟对学生的要求不严,吴凤花说每次老师来看戏她都会特别紧张,因为老师的眼睛太厉害了,有点小差错都逃不过去。如果指甲留长了、涂了肉色的指甲油忘了洗掉等等都必然逃不过老师的眼睛。还有靴子白不白、彩裤平不平……都是老师关注的细节。一旦发现有问题,“老祖宗”绝不留情面,一定会当众指出。

  艺术上执着

  面对老师的严厉,韩婷婷也很“怵”:“老师教戏那是绝对严格、严谨,在她眼皮底下,丁点马虎不得。”1993年春,上海电视台和上海越剧院联合拍摄4集越剧电视剧《沈园绝唱》,范瑞娟饰演陆游,钦点韩婷婷配唱。次年,范瑞娟手把手教授韩婷婷,将此剧搬上舞台。“我记得那出戏,下半场大幕拉开时,陆游有个亮相:他将佩戴的宝剑交给童子。就这么一个动作,前后不足30秒。我一度很想把它去掉,因为觉得台上既没有舞剑片段,又不影响剧情。”可没想到,范瑞娟却坚持要保留,韩婷婷至今记得老师一字一顿强调:“陆游是个爱国诗人,佩剑的习惯亮出了这一特质,哪怕只有几秒也一定要保留。” 

  谈的都是戏

  和章瑞虹通上电话已是凌晨时分,忆起和恩师共同生活的点滴,仿佛就在昨日。刚拜师那几年,几乎每个周末,章瑞虹都是在老师家度过的。“老师为我添一张床,和她并排而卧,每每夜谈到深夜。所谈无其他,就是艺术!”章瑞虹说,有时深夜以为老师睡着了,她脑海中晃过白日演出细节,还是会一个激灵从床上弹起来,比划着就开始给你讲戏。那几年,每个周末就如同集训,24小时不停歇吸收老师所教的,进步极大。 

  送礼莫进门

  熟悉范瑞娟的人都知道,她的脾性中有特别执拗的部分,这份执拗在艺术中化为执着,在为人处世方面则是坚持“不收礼”原则。

  1986年春节时,刚拜师范瑞娟的韩婷婷,春节去给老师拜年。“那年月物资贫乏,也没什么好东西,不过带了一篮水果。”韩婷婷记得,那次一进门,老师看到果篮脸色就不大好看:“她说:‘你知道我有规矩,不收礼的。’走时,老师还是坚持让我把果篮带走。”

  最爱竹品格

  范瑞娟别名范竹山,竹子也是范瑞娟的心爱之物。与范瑞娟交往多年的戏曲经纪人许霈霖告诉记者,在范老师的许多中式衣服上都绣着竹子,“她觉得人和竹子一样,不断攀升。”竹子正直、质朴,高风亮节,用来形容范瑞娟也相当贴切。

  “越剧王子”赵志刚在刚从老生行当转到小生行当时学的就是范派,后来也是范瑞娟、傅全香两位老师一起把他推荐给尹桂芳老师,让他改学尹派的。他说,范老师不仅艺术上对自己帮助很大,她的艺德人品也给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次有什么水灾、地震,她一定冲在最前面,当年汶川大地震越剧院举办赈灾义演,她是第一个打电话给我的老艺术家。”

  善心乐助人

  78岁“小妹阿姨”是范瑞娟的老戏迷、老朋友,有着数十年的友谊。她告诉记者,范瑞娟在生活中极为简朴,完全没有大艺术家的架子。但范瑞娟对别人却很大方,“小妹阿姨”告诉记者,范老师在家乡嵊县资助了不少家境困难的学生,培养了好几个大学生。范瑞娟家里以前有个年轻保姆,范瑞娟资助她晚上去上夜校学会计,“说她还年轻,总不能做一辈子保姆。”后来这位保姆学成之后果然成了一个会计,在上海结婚生子,对范瑞娟非常感激。

  范派演唱会

  记者获悉,范派弟子在老师生前已经确定将于3月31日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一场集中了海内外范派弟子的越剧演唱会,场地合同刚刚敲定,演员阵容还未完全确定,就传来了老师去世的消息。据介绍,之前这场演唱会已经确定有20多位范派弟子和多位著名花旦演员参加,演员阵容空前庞大,如今这个阵容还在不断扩充中。本报记者 王剑虹 朱渊

  相关链接

  范瑞娟,女,别名范竹山,1924年1月6日出生,浙江新昌县黄泽镇(今属嵊州)人,越剧范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

  1953年10月,越剧彩色艺术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范瑞娟饰梁山伯,袁雪芬饰祝英台,后获得1949-1955优秀影片奖。

  范瑞娟唱腔淳朴,嗓音宽厚,台风稳健大方,在舞台上“男子气概”十足。范瑞娟戏路极宽,表演上稳健大方。她创立了越剧流派中的“范派”艺术。唱腔在继承男班“正调”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名家的唱腔音调和润腔处理,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她与琴师合作,大胆吸收京剧“反二簧”曲调,首创了优美、抒情的“弦下调”,成为显示流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剑虹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福彩专刊
   第B0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扫一扫
孙海平退而不休
“梁山伯”化蝶而去 众弟子“十八相送”
黄金有价艺无价
新民晚报文体汇A08“梁山伯”化蝶而去 众弟子“十八相送” 2017-02-18 2 2017年02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