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莫让基因测序沦为“算命神器”
罗志华
  抽一滴血就能知晓孩子是否“天赋异禀”,取一滴唾液就能预测你的未来……近年来,基因检测市场日益火爆,各种基因测序项目层出不穷。多位专家表示,看似“无所不能”的基因测序项目,实际上不少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高科技陷阱”。

  基因测序在医学领域很有发展前途,比如通过测序和分析,可以研究某种疾病与特定基因形态的对应关系,进而早期发现并干预这种疾病。

  然而,基因测序技术也可能被滥用。当前被广泛运用的商业性基因测序,就是这类技术被滥用最突出的表现。这些项目虽然打个高科技的幌子,实际上是玩着伪科技的把戏。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必须经过严谨论证,不能存在含糊空间。通过基因测序来预测孩子的未来,缺乏严谨的论证,无非是一种想当然。

  窥探孩子的天赋异禀,甚至预测婚姻,检测进取心、节俭程度、性格和生活习惯等,这是算命先生才干的事,与科技“八竿子打不着”。然而,借基因测序推广这些项目,不仅极具欺骗性,而且并不缺乏市场需求。这是因为,普遍民众不大愿意去探究深奥的科学理论,将基因测序通俗化,甚至通过想象去增补认知上的不足,易被民众认同和接受。

  基因测序成为“算命神器”,不仅坑害了民众,而且影响这一科技项目的声誉。规范基因测序,抬高准入门槛,叫停无序开发和技术滥用,已成这一领域的当务之急。(罗志华 刊今日中国青年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B04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广告
全方位全周期,“将健康融入万策”
梦花街的后续新闻
莫让基因测序沦为“算命神器”
过程时代
性教育
“记打不记吃”,教训要大过习惯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莫让基因测序沦为“算命神器” 2017-03-22 2 2017年03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