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香港上市的辉山乳业暴跌85%,令人震惊,本周辉山乳业发布公告,证实公司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危机。本周的债权人会议上,辉山乳业实控人、董事会主席杨凯希望各债权人“不抽贷不压贷不起诉”。
与此同时,山东邹平的齐星集团百亿债务问题开始发酵,3月27日,齐星集团也召开了银行债权人会议,统一债权人思想不抽贷不压贷,解决风波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要求齐星近期拿出具体重整方案。
这些公司到底有多少债务,还需要等进一步的公告,基本上都是百亿级的。其实,这些企业的经营还是正常的,像辉山乳业,尽管股价大跌并停牌,但企业照常经营,工人照常上班。齐星集团的热电资产和电解铝资产也是质量不错的,而且,这些企业目前都是盈利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债务危机呢?负债过高显然是个大问题。
查询辉山乳业披露的财务报表,至2016年9月30日,辉山乳业总资产341亿元,总负债211.63亿元,资产净值约129.31亿元。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利润只有6亿元,而负债却有200多亿元,恐怕那些利润只够付利息。我们不知道辉山乳业为什么要借这么多的钱,债务与利润显然无法匹配,风险始终存在。
债务压垮一个企业的事情时有发生,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闭,就是被债务压垮。但实际上公司资产质量并不差,几年后雷曼兄弟破产清算完毕,偿还全部债务后还多余很多钱,然而,当时没有足够资金偿还债务,使得这家百年老店倒闭了。所以,企业借钱量力而行非常重要,流动性危机足以使一家好端端的企业倒下。当然,中国情况有所不同,辉山乳业和齐星集团都有当地政府协调,银行不会逼债,不会出现马上倒闭的情况。
但是,辉山乳业、齐星集团发生的债务危机,已经提醒杠杆过高的风险。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给企业降杠杆,确实非常有必要,减少债务,无论企业还是银行,都可以降低风险。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减少银行的贷款。上周末,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从目前市场环境看,发展资本市场的确是当务之急。
首席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