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封面人物/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专访宜人贷CEO方以涵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金融插上互联网科技的翅膀
——专访宜人贷CEO方以涵
连建明
■方以涵近照 黄重阳 摄
  首席记者 连建明

  人物肖像

  方以涵,2011年加入宜信,现任宜人贷CEO。

  1988年,方以涵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天文系和电子工程系双硕士学位。毕业后进行美国互联网行业工作,有超过15年在互联网、大数据和金融服务的工作经验。加入宜人贷之前,方以涵曾担任美国上市公司IAC/Ask.com副总裁一职,负责全球搜索与问答相关的战略、产品和运营工作。

  这位美女CEO,从读书到创业,不断挑战自我,在美国互联网行业闯荡15年后,海归来到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开创新的事业。而作为“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第一股”的宜人贷,在美国上市一年来,取得业绩与股价双双高增长。

  开始一场马拉松新征程

  宜人贷CEO方以涵喜欢跑步,运动是她在美国一直的习惯,回到中国后,也把这个习惯带到中国,带到公司。跑马拉松是她一年里重要的事情,2016年她完成了四场马拉松赛事,其中两场是马拉松的大满贯赛事。方以涵一年要跑1000多公里,她说:“马拉松给我的精神和身体两个层面都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我现在坚持早上6点起床跑步,这令我在接下来一天的工作中都充满精力,做事情更加专注。同时,长期的马拉松运动让我的生活更加规律,养成了更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仅如此,她还带动了公司同事们的运动热情,甚至北京金融圈出现一大批马拉松爱好者。方以涵在宜信公司组织成立了“信跑团”,后来宜人贷跑步的同事太多,也成立了一个“YRD跑团”,已成功组织近万名员工和用户参加了几十场马拉松赛事。可以说跑步文化及马拉松精神已深度融入到了宜信和宜人贷的企业文化当中。今年3月下旬在无锡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事,方以涵带着上百人的宜人贷团队参赛。记者采访了一身运动装的方以涵,聊马拉松和创业。

  方以涵无疑属于“学霸”型的,学习能力非常强。1988年她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进入少年班有两个硬规定,一是年龄必须15岁以下,其二不能是应届毕业生。这意味着能够进入少年班的都是跳级生,自我学习能力出众。在大学的学习过程再次证明方以涵出众的学习能力,当时她并没有想好读什么专业,一开始读的是生物,因为当时生物很热,考分最高的人都是学生物。可是,学着学着,方以涵发觉自己对生物兴趣不是很大,于是改学物理,再后来又去学电子工程。本科读完后方以涵去美国读硕士,最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天文系和电子工程系拿了双硕士学位,要知道这些都是很难学的课程,她却拿了双硕士。

  商业模式中金融“最基本”

  说起这些,方以涵说自己兴趣比较广泛。在美国读完硕士正赶上互联网热潮,互联网公司特别火。于是,方以涵就到互联网公司去了,在这个行业做了15年,曾担任美国上市公司IAC/Ask.com副总裁一职。她说:“在互联网公司我主要做产品经理,负责开发。”

  2011年,方以涵在纽约认识了宜信公司创始人唐宁,之后不久接到唐宁的电话邀请,“你回国吧。”唐宁对她说:“你不是想回国创业吗?那你要熟悉中国的环境,需要在中国落地,我这边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你回来吧。”

  方以涵回国时,已经是2011年年底了。她人生的一半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在美国读研、工作、成家,如今海归中国,开始一个新的行业,这是马拉松的一个新征程,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她认为中国机会更多,因为中国市场大,做的事情比美国影响更大。

  从互联网到金融,的确跨界挑战很大,她对记者说:“互联网讲一个快,还有讲各种各样的试,如果发现不对赶紧转方向。但是,金融是需要非常严谨的。所以,一开始觉得互联网与金融结合还是有非常大的碰撞,慢慢大家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做互联网的说按互联网应该怎么做,做金融的说该怎么做,大家互相碰撞,一块研究怎么做得更好。这个过程中我学到很多的知识,遇到很多金融方面的专家,包括搞风控的、产品设计的,自己再读一点书,努力成为跨界人才。”

  说到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方以涵认为,商业模式中金融是最基本的,然后是科技驱动,比如有很多数据,没有科技来搜集就做不起来,把产品做对了,在风控方面、获客方面,科技就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宜人贷移动端发展速度很快,靠的就是科技,科技给金融插上翅膀。但是,金融是基本,金融不对,风控搞不起来,再科技也没有用。

  2016年表现最好中概股

  2014年,唐宁觉得宜人贷是时候考虑上市了。方以涵也觉得是时候打造一支更精良的队伍冲击上市了。于是,2014年10月,宜人贷上市计划开启。当时,美国P2P网贷公司LendingClub正在纽交所申请IPO。资本市场对P2P网贷公司感兴趣,这对宜人贷来说是一个好机会,而且,跟宜信有着渊源的KPCB(凯鹏华盈)、摩根士丹利前CEO 麦晋桁个人都是LendingClub投资者。同时,摩根士丹利还是LendingClub上市承销商。而摩根士丹利和KPCB也是宜信的投资者。后来,摩根士丹利也成为宜人贷上市承销商。

  2014年12月16日,LendingClub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全球第一个上市成功的P2P公司。同一月,另一家美国P2P公司OnDeck也成功登陆纽交所。2014年12月25日,宜人贷上市准备工作已完成。选择哪里上市?A股?港股?还是美国?唐宁、陈欢、丛郁、方以涵组成的上市四人小组一致选择美国,他们这个团队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宜人贷董事局主席唐宁曾任职美国华尔街DLJ投资银行从事金融、电信、媒体及高科技类企业的上市、发债和并购业务;方以涵在美国上市公司做过副总裁;首席财务官丛郁曾担任过德意志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高科技(TMT)投行部负责人和董事。所以,选择到美国上市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在“高门槛、高档次、高标准”的纽交所上市,本身就是对中国金融科技的一种认可。

  宜人贷选择纽交所上市时面临着市场对中国网贷行业的认知不足,比如仅在招股说明书提交之后,美国监管机构反馈需要回答的问题就多达40个。2015年11月17日凌晨,美国证监会网站公布宜人贷正式提交的招股说明书。12月12日,唐宁、方以涵等上市四人小组启程去华尔街。方以涵随身带了一个登机箱,里面只有几件替换衣服。这次行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方以涵说路演时间太紧了,很多地方来不及去,因为必须赶在圣诞节前上市。

  好在宜人贷这个优秀的全球化团队,与华尔街的沟通比较顺畅,所以,美国和亚洲多家知名主流机构投资者都下了认购订单。在基石投资者中,百度也出资1000万美元认购新股。最终,宜人贷新股预售获得5倍的超额认购,得到机构投资人的热捧。

  2015年12月18日,宜人贷(NYSE: YRD)作为“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第一股”在纽交所敲响上市钟声。尽管当时IPO披露的财务业绩很不错,但是,宜人贷上市时候正逢市场低谷,股价表现不佳,上市首日就跌破了10美元的发行价。到2016年2月,股价最低跌至3.35美元。此后峰回路转股价一路飙升,到2016年8月,最高上涨到42.34美元,股价在6个月时间里最大涨幅达11倍。到2016年底,股价报收20.5美元,这个价格较发行价上涨了1倍。宜人贷是2016年中概股中表现最好的,同时也是过去一年美股高科技IPO回报最高的。

  中国市场潜力非常大

  宜人贷董事局主席及创始人唐宁一年后表示,回头看当时选择在美国上市是正确的。“我们当时看到了中国互联网金融、中国金融创新走在一个十字路口,‘十年磨一剑’到了这样一个时间点,呼唤标志性企业、标杆示范作用能够站出来,和国际顶级的机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最高的标准上比一比、拼一拼。”

  在纽交所上市之后,宜人贷不单要严格遵照国内监管要求,还按照美国证监会、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建立全面内控体系,持续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优化和改进。同时接受全面审计,提升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的可信程度,增强市场信心。

  宜人贷这一年股价的超预期表现,主要来自于本身业绩的提升。2016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严监管年”,监管落地、专项整治双拳出击,行业遭遇重重困局。不过,宜人贷凭借稳健经营的智慧、严格合规经营以及良好的市场口碑,在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经营业绩依然抢眼。2017年3月16日,宜人贷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2016年全年,宜人贷为321019位借款人促成借款总额202.78亿人民币(29.21亿美元),较2015年全年增长112%;为597765位出借人完成250.38亿人民币(36.06亿美元)的资金出借。2016年全年净收入32.38亿人民币(4.66亿美元),较2015年全年增长146%;净利润11.16亿人民币(1.61亿美元),较2015年全年增长305%。自成立至2016年12月31日,宜人贷累计为促成借款总额达323亿人民币(47亿美元)。

  对于高速增长的业绩,方以涵很淡定,她对记者说:“其实我们的业绩就是按照我们的计划发展的,并没有超出我们的预期很多。这个增长对于中国金融科技现在的发展速度来讲是正常的,中国未被传统金融机构充分满足的市场非常大,这就是为什么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增长比美国要快。这与中国目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及消费升级的趋势,是非常契合的。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消费升级这些都是需要资金的。我们在去年上市一周年的发布会上发布了我们的战略,到2020年交易规模1000亿元的目标,其实,这个规模并不大,我们算了一下,也就是满足300万人的需求,中国有几亿需要普惠金融的人,300万人其实很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版
   第B08版:基金纵横 /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给金融插上互联网科技的翅膀
新民晚报封面人物/金融城B02给金融插上互联网科技的翅膀 2017-04-01 2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