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遗 嘱
徐轶汝
  徐轶汝

  刚过清明,“生命教育”成了逃不开的话题。昨天有媒体报道称,2007年至今,上海已有10万个家庭进行了遗嘱公证,其中近九成涉及房产继承。报道中提到的另一个现象是,立遗嘱人趋向年轻化。

  从媒体报道来看,申请遗嘱公证的“年轻人”都有充足的理由:比如白领工作压力大、出差多,怕有个“万一”;比如企业家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于是分割财产、未雨绸缪。这一方面说明,社会正在不断进步,财富分配格局悄然改变,富裕阶层逐渐低龄化,因此年轻人需要明确财产今后的归属以保障亲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说明,年轻人更为理性,法律观念更强,他们了解财产或遗产继承所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并敏感地意识到,若处置不当可能引发令人心碎的家庭纠纷。正因如此,我猜测,今后立遗嘱人中的年轻人比例很可能会不断上升。

  中青年人提前安排“身后事”究竟是利是弊?一直以来争议颇多。正方觉得,无论什么年龄、阶层的人,都有自主分配财产乃至遗产的权利和自由,西方国家近八成的成年人立有遗嘱,我们也应该尽早转变观念,不避讳就是“第一步”。反方则认为,珍惜生命、努力奋斗才是青年人该有的状态,年纪轻轻就想着立遗嘱,未免过于悲观和消沉。过早立好遗嘱,也可能会“伤害”到家人彼此间的感情。

  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我们既应该以开放、包容的眼光来看待立遗嘱这件事,同时也要心怀敬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审慎对待。换句话说,我们既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能力,基于对亲人的爱和责任,对名下财产做出妥帖的处置;同时也要明白,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变量还很多,已经立好的遗嘱也可能因此需要作出修改,可无论立或不立、改或不改,对生活的热情不能动摇,对爱的信仰不能丢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做足预案避免“极端拥堵”
小飞的故事
遗 嘱
做文化要有耐心
微商?微伤!
人工智能焦虑症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遗 嘱 2017-04-06 2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