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日前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白鹿原》过去已经有个北京人艺版,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名人,而陕西人艺的知名度远不如北京人艺,也没什么明星,可票依然售罄。
再想想,舞蹈、歌剧、交响乐,哪个不是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先是忧虑重重,天天叫喊观众少、没票房,难以为继,可后来的发展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尽管演出市场发展期间难免起起伏伏,每次跌落还都引来一阵惊慌,可以后又都再次转好,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演出市场一时的起落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对症下药,就一定会有转机。
戏曲、话剧、交响乐、歌剧、舞蹈,这些艺术都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是要培育,要有佳作,而这一切,尤其离不开耐心。
资金和政策的扶助与倾斜,需要耐心,不可能今年一出台,明年就来了政绩;观众培育也需要耐心,不会今年做公益演出,举办学生场、进校园、入社区,请专家导赏,过两年观众就蜂拥而至;建剧院、音乐厅,尤其不会立马见效,没有经营人才的介入,哪来的优质演出和观众数量?创作、扶植新人更是如此,急就章、赶任务、不遵从艺术规律的作品从来都是过眼烟云。特别是近些年人们最为重视的文化运营,其客观周期从来都不是某个人说了算,而是根据当地许多因素而决定的。(陈原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