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麻栗子鸭的故事
朱林兴
  朱林兴

  去年,应邀去郊区的一位朋友家做客,他的家坐落在一个池塘边,池塘不大,但很美,几只鸭子正在池塘中戏耍,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只毛呈栗子色的麻栗子鸭显得特别活跃,鸭羽毛紧绷,臀部浑圆,分明是下蛋好手。

  此鸭勾起了我童年时一则往事。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上海郊区农民喜欢喂上几只鸭。喂鸭好处多,一则可改善伙食,解决吃荤问题。二则鸭粪可肥田。当时,鸭子都是散养的,为避免搞错,各家对自家的鸭子留有特别标志。别看鸭子傻乎乎的,走路左摇右摆的,其实颇有灵性:它们很守时,东方鱼肚发白时它们争先恐后地出棚;晚上,太阳下山时,它们笃悠悠挺着肚子归棚;它们很认主,一般张家鸭不会跑到李家棚的。

  世上无绝对之事。这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家的鸭子准时归棚,谁知道一清点,发现一只“花纹鸭”不见了,而来了只别人家的麻栗子鸭。“花纹鸭”是我家的“揺蛋树”,在当时没有钱买肉吃的情况下,炒鸭蛋是我家的当家荤菜。因此丢失此鸭,我们心里很难受。我和弟弟沿着我家鸭子常去的地方来来回回寻找了两三遍,无果而返。我颇感失望,但看到那只送上门的麻栗子鸭,心里有了些安慰。我便打起了小算盘,自以为聪明地说:“丢一只,来一只,都是生蛋的好手,给它脚上扎块黄卡其布条,关两天,它就是我家的了。”平时一直温柔的母亲一反常态,严肃地对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说:“你们听好,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金子也不能要。要了,就会烂手烂脚。”

  我以为母亲是吓唬人,便说:“娘,问题不至于这样严重吧!这只鸭子又不是偷的。”母亲没有直接批驳我,而是以深沉平缓的口气讲了一则故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本来朴实纯洁,自有一次平白无故地接受了别人用赃款购买的一条香烟后,便慢慢地上了坏人贼船,走上了犯罪道路,之后被判刑入狱,不但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还累及家属及亲友。母亲讲完故事后语重心长地说:“天下没有天生的贼,只有贪小变成贼的。贪小是祸根啊!”后来,我们知道了母亲说的那个失足青年是我家的一个亲戚。

  第二天,我们将那只麻栗子鸭,送还给了它的主人——北村的王大妈。王大妈抚着我的头,表扬我是“诚实的好孩子”,我觉得很惭愧。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对我以后健康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逐渐懂得了贪小生祸,诚实为人的道理,学会把握、调整人生道路上的每个开关,努力做到不贪不占,非己的莫要,是己的也要学会舍弃。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一天早晨,我早早来到空无一人的教室,发现在我课桌内有两张人民币,面值很高,我推测这钱是昨晚扫盲班的成人遗忘的,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班主任。我长期在高校工作,乐于帮助人修改文章、研究报告,但从没沽名钓誉,将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

  后来,我从《诗经》《周易》等书中读到了有关“防微杜渐”的名人名言,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当年一个农村妇女、斗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竟然能说出类似的话,作为儿子的我不能不对她产生由衷的敬佩。

  时间如白驹过隙。五年前,母亲以九十四岁的高寿驾鹤西去。而今,我也已逾古稀之年,然而对发生在一个多甲子前的那只麻栗子鸭的故事依然记忆犹新,成为永远的记忆。

  十日谈

  家的烙印

  家里留存的物什让人感到仍与先辈们同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海湖庄园会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版
   第B08版:基金纵横 /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轻车曾过霍家川
徐三庚的“滋畬”
野趣诗意醉游人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秋葵
赠韩秀仪女史
麻栗子鸭的故事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麻栗子鸭的故事 2017-04-08 2 2017年04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