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王文娟的人都知道,越剧是她的魂,早已融入血脉之中。此次获得“白玉兰”终身成就奖,对王文娟而言是肯定,也是鼓励,更是对其一生的工作的评价。“这几天,我都睡不着,心里很激动。”回想当年越剧初闯上海滩,几番波折,王文娟说:“第一次进上海滩,我们越剧没有布景,没有音乐,就几个小戏贸然闯滩,失意而回。是前辈艺人的不屈不挠,回去请了乐师搭了布景,前后三次勇闯大上海,才为越剧争得一方天地。”
虽然年事已高,但王文娟情系越剧事业,从未停止探索。“我一直在想,我(还可以)为越剧做点什么事情呢?我想把演过的一些戏的片段、唱段,还有一些已经失传的戏,把它们整理出来,让我们的后辈能够做一个参考。我退休以后搞了两次专场,一次是2006年,一次就是去年,去年(专场)的戏都是平时不太演的,像《则天皇帝》《晴雯之死》,还有和范瑞娟老师一起演的、从川剧改编而来《踏伞》。”
此次获得终身成就奖的共有三位越剧流派创始人,除亲自到场领奖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外,还有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和徐玉兰,两位艺术家因身体欠佳缺席晚会。傅全香的女儿刘丹代为领奖时,不由回忆起母亲“为戏拼命”的那些过往。当初那场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抽掉了傅全香两根肋骨,然而在床上仅躺了才两周,她就瞒着子女赶赴香港演出。“妈妈坚持要去,说不能让观众失望。”刘丹说:“当时为了安慰我,她一再保证会有护士随行看护,到了才知道‘随行护士’就是金采风阿姨,是她一路照顾伤口还插着引流管的妈妈。”
全身心投身艺术事业,就势必难以周全家人。徐玉兰的儿子俞小敏代母领奖,话语不多却能听出和妈妈“聚少离多”的感伤,母亲对艺术的执着以求,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而被徐玉兰视作女儿看待的徐派大弟子钱惠丽,在小敏哥哥(俞小敏)面前却有几分“受宠”的愧疚:“我虚岁21岁拜的老师,学艺之初吃住都在老师家,晚上甚至能同睡一个房。那时候,小敏哥哥就常嫉妒地说:你还能和妈妈一起睡,我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待遇?”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