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文化局局长王春明称,上海打造创新之城并不能局限于一些人和单位,通过全年活动,普陀区乃至社区都可以参与思考并贡献力量。
2017年“艺城艺事”上海青年艺术家当代艺术展启幕。近40件艺术作品中一半来自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年纪最小的胡慕阳仍在念大四。在1楼展厅内,上大美院雕塑系大五女生戴本黑的装置抢眼,犹如苏式绣屏的作品《丝变》被白光投射在墙上,别具水墨意境,当观者靠近便会发现“绣屏”中“千丝万缕”的意趣。25岁的自由职业者薛彬彬利用蜂蜜、蚂蚁、皮毛、绷架等展现“过度的爱”。“比如父母的溺爱,却最终变为致命的毒药。”她解释,这种爱能延展到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关系。而上海视觉学院教师陆健用《形状》讲述了29岁的他对于石库门的童年记忆,也源于他两年前偶然捡拾路边被拆下的石库门门框和窗框。他认为,创作必须靠近生活,“或许我们只是比大众更敏感周遭”。
与当代艺术展通常在美术馆或艺术馆等专业场馆展览不同,该展“走入”了身处社区的普陀区文化馆。
油雕院院长肖谷认为展出“较接地气”,“不是空虚大或纯粹形而上的作品”。韩子健在选择作品时考虑到“好玩儿、有趣,得有思想内涵”。65岁的居民万运荣因好奇进了展馆,仔细地看完所有艺术品以后表示有意思。
这次展出在为上海艺术创客大赛的征集与评选预热。普陀区文化馆副馆长沈崎称,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这场展来打开更多人的思维,让创新意识生根发芽,也一如大赛的名字‘让创意点亮生活’”。
本报记者 肖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