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6: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地方风味~~~
地方风味~~~
地方风味~~~
地方风味~~~
地方风味~~~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风味
太原美味莜面栲栳栳
周礼
  文 / 周礼

  第一次听说莜面栲栳栳,是在江南才子唐伯虎的诗中:“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那时并不知道莜面栲栳栳为何物,后来又在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觅到了它的影子:“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菜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原来,莜面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的一道传统美食,也是太原十大面食小吃之一,因其形若“蜂窝”,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莜面窝窝。

  说起莜面栲栳栳,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1400多年前,唐国公李渊被贬为太原留守,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寺中方丈特地做了一道美食款待他们一家人。李渊吃后,顿觉神清气爽,浑身充满了力量,忍不住问道:“这东西叫什么名字?”方丈答曰:“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的是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后来李渊当了皇帝,感念方丈的恩德,便让他前往五台山当住持。方丈在赴任途中,路过静乐县,看到莜麦丰收,便将莜面栲栳栳的制作方法传给了当地的老百姓。静乐人见这种窝窝像存放东西的直筒“栳栳”,就将窝窝改称为“栲栳栳”。于是,莜面栲栳栳由此得名。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称李渊父子经常用莜面犒劳三军,而犒劳与栲栳谐音,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栲栳。

  做莜面栲栳栳的原材料,产自山西高寒地区的莜麦(也称燕麦、玉麦、油麦)。制作莜面栲栳栳有三大秘诀所在:一是开水和面,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莜面必须用滚烫的开水和面,一边倒水一边搅拌,当莜面呈雪花状时,稍微凉一凉,便可揉成面团。随后将面团揪成小块,放入蒸笼内蒸熟并取出,再趁热搓成条,并用手掌在光滑的面板上压平,再用食指卷成“猫耳朵”一样的筒形,长寸许,薄如叶。做好之后,再将栲栳栳一个挨一个地、整齐地排放在蒸笼内,乍一看,极像蜜蜂的巢穴。在上笼蒸煮时,火候的把握也十分重要,如果煮的时间不够,吃起来有些沙感,让人很不舒服;如果蒸的时间过长,则会软瘫,吃起来没有劲道,色味也欠佳。

  吃莜面栲栳栳,当然少不了羊肉或蘑菇汤,民谣有云:“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闻之,浓味扑鼻,垂涎欲滴;食之,口舌生津,回味无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专题
   第A15版:专题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3版:新民楼市/楼市资讯
   第A34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A35版:好吃周刊
   第A3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时令嫩蚕豆菜
辫子小姑俏争春
海带染色的鉴别
药膳房
太原美味莜面栲栳栳
新民晚报我家厨房/好吃周刊A36太原美味莜面栲栳栳 2017-04-20 2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