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变味的好评
徐轶汝
  徐轶汝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网络购物时“手握”评价体系这把“尚方宝剑”,尤其是在需要维权的时候,但亲身经历却让我觉得这个体系正在慢慢变味。

  一位同事在某宝上买了样商品,随商品快递而来的还有一封“感谢信”,内容令人瞠目:无论什么情况退换产品,我们永远承担运费直到人类灭亡……以上若是做不到,我们集体吞粪自尽……这5颗星星(指满分好评)对我真的很重要,传宗接代都靠它!

  另一位同事是我的“饭搭子”,有一回在某外卖平台上下了个单,正大口囫囵之际,他收到了一条发自外卖小哥的长达500字的短信,大意是说公司的评价体系有所调整,就差这一个好评,不然会被扣罚奖金……言辞恳切、字字血泪。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遇到给“差评”的顾客,才需要商家去“求”。不知从何时起,商家在“求好评”上花的心思越来越多,套路愈演愈烈,言语谦卑到“低三下四”,甚至不惜以“好评返现”来“利诱”顾客。不少网络购物达人表示,凡是提供“好评返现”的商家,一律拉黑。的确,“求”来的好评,其真实程度要被打上问号。

  顾客和商家,应该是平等的,一方提供商品和服务,一方公正客观地评价。没想到商家先把自己的姿态降到最低,反倒让“高高在上”的顾客尴尬了——试图写些负面的内容,都会显得不近人情,这算不算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呢?

  评价体系的“走偏”,平台、商家和顾客都有责任。其中平台的机制起了导向作用,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及时“纠偏”,才能引导商家,将注意力从一门心思“求好评”转移到对待“差评”上。

  在一个谈话类节目中,有嘉宾提出:作为消费者,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每一个反馈,都要尽可能真实。我理解的真实,就是我写的每句话都出于本心,不会因为一封“感谢信”、一条短信,甚至5块钱返现而有所夸张,更不会因为没有这些而有所贬损。外卖小哥因为交通拥堵或天气原因迟到了,我选择投诉他是一种真实,体谅他“放过”他也是一种真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能做到完全客观的,只有机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专题
   第A15版:专题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3版:新民楼市/楼市资讯
   第A34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A35版:好吃周刊
   第A3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他好,我也好
守住互联网直播的法治底线
补 牢
变味的好评
刷单很简单 信用很受伤
公德与私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8变味的好评 2017-04-20 2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