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只需要两部手机,分别注册司机端和乘客端,甚至不需要有车,就能通过返利获得高达47%的收益。“司机”小张加入“之道出行”的刷单群,通过交互扮演乘客的方式进行刷单,4个月就赚了约20万元。警方已介入调查。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类似的刷单行为越来越多,甚至滋生出了职业刷客和刷单产业链。生活中的刷单,根据目的不同,基本可分为刷声誉和“薅羊毛”两类。
刷声誉,刷的是自己的好评,或是刷别人的差评。
“薅羊毛”,指的就是类似小张这种靠刷单牟利的行为,为了获取补贴或奖励,想着法子虚构交易订单。
职业刷客和刷单产业链的出现,不仅扰乱消费者对商品的正常判断,毁掉了行业的信任基础,且存在着严重的法益侵害性,刷单人或将触犯法律。就拿网店刷业绩来说,严重的就可能构成虚假广告罪,职业差评师则可能会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组建QQ群、微信群专门教授刷单方法,或会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
对刷单这种失信行为,消费者应坚决予以举报,监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第三方平台应从技术、规则完善等方面配合执法。要知道,泡沫终将破灭,刷单给整个行业带来的信任危机不可原谅。(吴丹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