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在童年
陈柏清
  陈柏清

  谁没有过童年?谁的童年不是深深留在记忆里?而与童年有关的最深的回忆却是吃食,童年的难忘是在舌尖上的。

  我在乡村长大,乡下的日子是贫瘠的,可孩子们永远有自己的办法寻到解馋的办法。烧蚂蚱腿绝对称得上是童年的“至上美食”,蚂蚱飞不太远,这便到了逮它们最好的时节。

  下午放学时,日头还老高,二伯家的堂兄带着我和一群男孩去村外的小山上捉蚂蚱,那里的蚂蚱多到只要脚在草里一趟,无数只蚂蚱惊慌失措地飞了出来,男孩子们负责“围猎”,堂哥给我找了块干净的石头,让我坐在那里看书包。男孩子们像青蛙一样跳来跳去,他们对待蚂蚱的方法是残酷的,把捉到手的蚂蚱三下两下用一根草枝把头穿起来,一只活蹦乱跳的蚂蚱即将变成美食了,我虽心有怜悯,可在想到喷香的美食时,自然就把这惺惺之心收了起来。一会儿工夫,每个男孩手里都已经拎了几串了,堂哥召集大家,一溜烟跑到山脚下去,在土坡上用土块垒个窝。有人捡来几根枯木棍,抓一把枯草,用打火机点燃,大家把穿了蚂蚱的草棍扔在火上,没多久就传来了扑鼻的香气,七八个孩子咽着口水围成圈,只等堂哥一声令下,拣出已经烧熟的蚂蚱,腿是最美味的了,外面有些焦糊,肉虽少,却细白喷香,外焦里嫩,那种香是可以回味很久的,吃完了咂吧咂吧嘴,觉得香味还留在齿间。

  夕阳下,一群孩子从小土坡跑下来,身后是熄灭的炭火,彼此的嘴巴都带着灰,大家你推我搡开着玩笑,各自回家去。

  如果连着几天吃腻了蚂蚱,我们会去捉鱼。堂哥是有办法的,他领着几个得力的孩子,运泥巴和石头,在小河的下沿憋个小水坝,挖个坑,鱼顺着水坝流进坑里时,负责捕捞的男孩用荆条编一个类似网兜的东西,三下五下就捉好多条,当然没有太大的,用细柳条串上,在河边生一堆火,直接就烤上了,没有调料,可是烤出来的味道,那是绝对的,烤鱼的味和烤蚂蚱腿的味道还不同,那种香味非常好闻,有人吃,有人烤,有人捉,一条龙的作业,有滋有味。

  长大了去野餐,也吃烧烤,鱼大肉也多,可从没吃出过那种味道,其实就是没有那样的心情了。正如那句话,酒逢知己千杯少,童年的两小无猜、童年纯净的心态,如今哪找去?就是拿了当年的鱼,召集了当年的人,又奈岁月如何?

  童年的美食,永远留在童年了,因为,它属于那段岁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影视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福彩专版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A28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前沿
   第A30版: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A32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我中了“花儿”的蛊
懂吃亏,才会是赢家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两个春虹
两种优秀
外滩即景(速写)
一箪食,一瓢饮,足以慰风尘
吃在童年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吃在童年 2017-04-29 2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