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有过童年?谁的童年不是深深留在记忆里?而与童年有关的最深的回忆却是吃食,童年的难忘是在舌尖上的。
我在乡村长大,乡下的日子是贫瘠的,可孩子们永远有自己的办法寻到解馋的办法。烧蚂蚱腿绝对称得上是童年的“至上美食”,蚂蚱飞不太远,这便到了逮它们最好的时节。
下午放学时,日头还老高,二伯家的堂兄带着我和一群男孩去村外的小山上捉蚂蚱,那里的蚂蚱多到只要脚在草里一趟,无数只蚂蚱惊慌失措地飞了出来,男孩子们负责“围猎”,堂哥给我找了块干净的石头,让我坐在那里看书包。男孩子们像青蛙一样跳来跳去,他们对待蚂蚱的方法是残酷的,把捉到手的蚂蚱三下两下用一根草枝把头穿起来,一只活蹦乱跳的蚂蚱即将变成美食了,我虽心有怜悯,可在想到喷香的美食时,自然就把这惺惺之心收了起来。一会儿工夫,每个男孩手里都已经拎了几串了,堂哥召集大家,一溜烟跑到山脚下去,在土坡上用土块垒个窝。有人捡来几根枯木棍,抓一把枯草,用打火机点燃,大家把穿了蚂蚱的草棍扔在火上,没多久就传来了扑鼻的香气,七八个孩子咽着口水围成圈,只等堂哥一声令下,拣出已经烧熟的蚂蚱,腿是最美味的了,外面有些焦糊,肉虽少,却细白喷香,外焦里嫩,那种香是可以回味很久的,吃完了咂吧咂吧嘴,觉得香味还留在齿间。
夕阳下,一群孩子从小土坡跑下来,身后是熄灭的炭火,彼此的嘴巴都带着灰,大家你推我搡开着玩笑,各自回家去。
如果连着几天吃腻了蚂蚱,我们会去捉鱼。堂哥是有办法的,他领着几个得力的孩子,运泥巴和石头,在小河的下沿憋个小水坝,挖个坑,鱼顺着水坝流进坑里时,负责捕捞的男孩用荆条编一个类似网兜的东西,三下五下就捉好多条,当然没有太大的,用细柳条串上,在河边生一堆火,直接就烤上了,没有调料,可是烤出来的味道,那是绝对的,烤鱼的味和烤蚂蚱腿的味道还不同,那种香味非常好闻,有人吃,有人烤,有人捉,一条龙的作业,有滋有味。
长大了去野餐,也吃烧烤,鱼大肉也多,可从没吃出过那种味道,其实就是没有那样的心情了。正如那句话,酒逢知己千杯少,童年的两小无猜、童年纯净的心态,如今哪找去?就是拿了当年的鱼,召集了当年的人,又奈岁月如何?
童年的美食,永远留在童年了,因为,它属于那段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