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观众
获得意外之喜
世博会博物馆的入口,是当年世博会浦西园区的1号门。漂浮在“历史河谷”上的那片由钢和玻璃组合而成的“欢庆之云”,体现了在同一天空下人类和谐共处的理想,整栋建筑具有一种通透灵动的韵律感,让排队的参观者充满期待。
昨天上午开门前,世博会博物馆门前排起了长龙,有人带着当年的世博护照;有人则以“小白菜”服装标明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身份。
昨天第一位幸运的参观者是来自上海的孙炳先生,他6时半就第一个来到票务大厅换取了预约门票,9时正式开馆,他成了第一位观众。馆长刘绣华将世博会博物馆的模型赠送给他,让他喜出望外。市民周先生是世博会的动迁居民,他凝望着展柜上的绿色拆迁门牌号非常感慨。世博会博物馆的陈列充满了人情味,它永远铭记着上海居民顾全大局与无私贡献精神。“小白菜”王龙穿上了当年的工作服特地赶来,工作服拉链虽已坏,但他还是舍不得扔掉。“这是我的无价之宝,一辈子的财富。 这条缺少拉链的衣服会一直留在我身边,因为世博会影响了我的一生。”
有趣的互动、大量珍贵的世博历史资料、精细的模型及多元的展陈方式,为参观者们勾勒出1851年至今的世博会发展状况和历史面貌,7年前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场景历历在目……
专业团队
体现国际视野
上海世博馆设计与布展团队由中国、西班牙、意大利三国专业人士联合组成,体现了权威性和国际视野。上海世博馆提供中英两种文字导览,向全球敞开大门。世博馆的开幕消息传遍了海内外,昨天,也有专程赶来参观的海外观众。
来自日本的二神敦先生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名志愿者,昨天,他特意穿上当年的志愿者服前来参观。他说:“上个月听到开馆的消息,我马上就购买了机票,非常激动,很有感触。”进馆后,丰富多彩的展陈内容让他印象深刻,当年作为世博“小白菜”的美好记忆也纷纷涌现,他不停地在各个展项前驻足并拍照留念,尤其是多角度呈现世博历史的多媒体视频让他仿佛身临其境。
有“世博奶奶”之称的山田外美代昨天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世博会博物馆并送上祝福。她说,日本举办过好几次世博会,包括最近一次的2005年爱知世博会,中国观众非常多。世博会使得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目前,日本大阪又在申办2025年世博会,非常希望继续得到更多中国人的支持。
根据上海市政府与国际展览局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及协议,国际展览局对世博馆的展陈设计方案给予了统筹指导,并推荐国际专家担任顾问参与工作,还为世博馆藏品文献征集提供渠道、资源和机制保障等。博物馆8个常设展厅面积约9000平方米,分为寰宇舞台、进步之路、乐观信念、挑战重重、世纪盛会、世界文明、中华智慧、未来愿景八大主题,展出全球捐赠藏品3000多件,并通过仿真模型、互动多媒体等再现昔日世博盛景。
由于开幕日采取免费不免票的预约参观制,世博馆首日参观人数在可控范围内,路过的市民都前来打探入场方法。据悉,5月1日至13日的预约人数已满额,预约可从5月14日起。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