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不再高大上,而是越来越接地气。今年的天津全运会有一大创新,那就是为各路草根选手提供竞技舞台,而乒乓球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本次“我要上全运”第13届全运会群众乒乓球选拔赛设男子单打、女子单打两个项目,按照年龄段分为30岁至39岁(1987年至1978年)、40岁至49岁(1977年至1968年)、50岁至59岁(1967年至1958年)、60岁(1957年)以上4个组别,共吸引了上海203名业余选手参赛。比赛采用3局2胜、11分制,采用电脑抽签进行第一阶段的分组循环赛,各组前两名进入第二阶段的淘汰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参赛者大多数是在年初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中取得各组别团体、单打第二阶段出线资格的选手,或者由上海市乒协推荐的近年来在市级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上海籍业余选手。中国乒协副主席、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会长陈一平介绍,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理念,本次比赛的报名审核相当严格,“凡是在全国单项体育协会有过注册记录的运动员和有过乒乓专业队背景的运动员,均不能报名参加本次业余选拔比赛,并要求报名者携带上海籍二代身份证和本市居民户口簿,前往市乒协现场报名确认。”
上海是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摇篮,近年来随着民间业余赛事的增多,草根选手们的乒乓技艺也逐年提升,其中不乏很多水平堪比专业运动员的优秀选手。32岁的徐益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打乒乓,以前未能走上专业道路,没想到如今却有了意外之喜:“上海市乒协提供了这么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拨机会,让我们这些草根一族有机会登上全运会这样专业的舞台,实在是很幸福。”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徐益欢心中还有一份使命感:“我一定要在全运会赛场上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为家乡上海争光。”
乒乓球在上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年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乒乓球赛事也极其火爆。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乒乓球单单丙级赛事就将有70余场,参与人数达到近3万人次,基本上做到全市乒乓球“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本报记者 李元春
实习生 陈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