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代科考状元的“幸福指数”高吗?(上)
李夏恩
■ 状元及第图
  ◆ 李夏恩

  在有着千年科举考试历史的国度,社会对“状元”一词的争论,早已超出其本来的含义。不过有一点,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从618年孙伏伽成为唐朝第一科状元起,到1904年刘春霖当上清朝末代状元为止,中国历史上有档案可查的状元是591位,里面除了少数青史留名的人物外,绝大多数都籍籍无名。

  平庸十之八九

  以朝代来观察,唐朝历史上的146位状元中,被后世牢记的只有李昂、王维、柳公权三位文豪。宋朝更以“文学兴盛”著称,不少名臣文豪都出身科举,但细数118位状元,名留后世的只有吕蒙正、黄裳、吴潜、文天祥等数人而已。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无一人是状元,而唐宋两代近300名状元中,多数事迹平平,似乎科考已然耗尽了他们的才华,以至于状元反而成了他们一生中最闪耀的一点,旋即就化为流星,被历史的大气层燃尽。

  或许用文学成就来苛求古代状元们有点“本末倒置”,毕竟参加科考是为了“学而优则仕”,可当他们踏入官场后,也不会因其状元身份而轻松得志。明代以名臣辈出著称于世,但有明一代90位状元中,诞生的名臣屈指数来,只有商辂、顾鼎臣、杨慎、焦竑、文震孟等几位。清代的114名状元中,官至一品的达20人之多,但如果细数,声名赫赫的只有于敏中、毕沅、王杰、翁同龢、孙家鼐、陆润庠和张謇,尤其张謇更是绝意仕途,走上实业救国之路,状元不过是其传奇人生中的一道光环罢了。对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来说,状元身份并不重要。

  事实上,尽管状元中确实涌现出一些不世之材或名臣贤相,但如果真的计算百分比的话,这些佼佼者在有案可查的591位状元里面仅占4%不到。大多数状元的事迹难以与他们同科进士中的文豪名臣相提并论,像唐开耀二年(682年)状元许且在史书上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可与他同年进士的陈子昂却是初唐四杰之一。唐贞元八年(792年),贾棱状元及第,此后却默默无闻,倒是他的同科进士韩愈却“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一个人能否出人头地,与考试名次毫不相关。

  短暂的“荣耀人生”

  即使仔细考察那些状元中的佼佼者,也会发现他们后来的命运跟科考名次并无太多正面联系。踏入仕途之后的风风雨雨,从不是从当上状元那一刻就注定的。

  明代首辅周延儒的结局就是一个例证。这位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状元入职以后一路擢升,1629年,他获得崇祯皇帝赏识,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出任首辅,有明一代,没有哪位状元得到过如此恩宠。但接下去,他就一直走下坡路了,先是被奸臣温体仁排挤,仅任首辅四个月就被迫告老还乡。倘使他能自甘林泉,倒也能善终,但他偏偏不甘退隐,1641年,这位热衷政治运动的前科状元在同党暗通关节之下,再次被崇祯皇帝起用为首辅。

  此时明朝已是大厦将倾,贪恋权位的周延儒居然用谎言来掩盖统治危机,靠一个个不存在的捷报去哄骗皇帝。结果,他的“荣耀人生”只持续了几个月后到头了,有人上疏揭发真相,怒不可遏的皇帝下诏将周延儒赐死,籍没其家产。

  比起周延儒,清朝的“状元名臣”于敏中则在死后遭遇了清算。作为乾隆朝的重臣,于敏中死后曾获谥号“文襄”,并入祀贤良祠。但他生前行为不端,私下招权揽贿,结果死后被人揭发,朝廷査出于敏中遗产折合白银两百余万两,紧接着又发生了于敏中的门生王亶望贪污巨额公款,令乾隆皇帝心存芥蒂。对于敏中的最后一击是在他去世12年之后,乾隆偶然读到《明史·严嵩传》,忽然想起于敏中贪赃一事,下令对其进行死后清算,取消其所有恩荣,牌位撤出贤良祠。因为于敏中死后遭受的清算过于苛刻,以至于民间传说于敏中是被皇帝逼死的。

  于敏中之后的一位“状元名臣”——毕沅,也以不得善终载入史册。毕沅以善待士人、刊刻书籍闻名,史载毕沅“性畏懦,无远略”,当白莲教起义爆发后,他千方百计“不以实告”,他的死亡也不乏诡异之处。在镇压起义军期间,毕沅因紧张过度,“寻报疾作,手足不仁”,这可能是中风症状,但似乎并无性命之虞,但在服用乾隆皇帝所赐的“活络丸”后,“旋卒”。嘉庆皇帝亲政后,对毕沅家族更是进行了大规模清算,抄没家产,削夺荣典,与当年父皇清算于敏中如出一辙。

  状元中的“异类”

  在古代,承平岁月里的状元往往是朝廷文明昌盛的必要陪衬,他们可以庸庸碌碌,作为“人畜无害”的奢华装饰品让人仰慕,但有些状元的身份不仅没给本人带来荣耀,反而因其不齿言行而落得骂名。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裴思谦凭借自己与把持朝政的大宦官仇士良的亲密关系,硬逼着主考官高锴将状元给了他。成为中国状元历史上最遗臭万年的例子。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状元卢文焕“颇以宴醵为急务”,但同年们缺钱,份子凑不齐。卢文焕就骗大家到一处名胜宴游,结账时直接让人牵走同年的驴,同桌的另一位进士柳燦对此提出异议,卢文焕竟然引用《尚书》中“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来嘲讽柳燦,意思是药不吃到迷迷糊糊的程度,穷病是治不好的。后来柳璨拜相,而卢文焕却一直职位低微,“忧戚日加”,每次见到卢文焕,柳燦就会引用他当年那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来戏弄他。卢文焕的下场,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想必也比嘲笑他的柳燦要好一些。柳燦后来投靠朱全忠,策划了屠杀世家大族的“白马驿之祸”,最后又被朱全忠处死,临刑时,柳燦大叫“负国贼柳燦,死宜矣!”而此时卢文焕应该还活着,并且因为只是个小官,所以苟全性命于乱世。而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的状元莫俦,则在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金兵北掳后,居然带领金国使臣检视京城府库,往返奔走,积极为金人传旨立张邦昌为帝,被京城百姓怒斥为“捷疾鬼”。

  如此恶名,也随着这些人的状元名号一起让后人不齿。但相比起来,更多的状元是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无为无名之人。他们由状元起身,然后在官场中成为封建官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在他们的履历表上,是不会特别注上他曾经是一名状元的。封建帝王所关注的,从来是他的为官政绩而非他的出身。那方悬挂在故乡老宅里的“状元及第”的匾额,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它只代表过去的荣耀,却远不能决定未来的命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教育/健康E题
   第A26版:汽车周刊
   第A2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古代科考状元的“幸福指数”高吗?(上)
人家的姑娘有花戴
皓月涌泉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2古代科考状元的“幸福指数”高吗?(上) 2017-07-05 2 2017年07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