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话题/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东方名家名剧月”昨落幕
~~~“东方名家名剧月”昨落幕
     
2019年04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戏曲艺术做新做趣
“东方名家名剧月”昨落幕
朱渊
■ 昆剧《义侠记》剧照
昆剧《我,哈姆雷特》剧照
沪剧《雷雨》剧照
昆剧《白罗衫》海报
  打击乐的活泼热情被京剧的细腻婉转“中和”,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演在演员的击锤飞舞中浑然天成……昨晚,朱宗庆打击乐团跨领域作品《木兰》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为期40天的第11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也随之落幕。

  相比往届,本届名家名剧月以“将传统与跨界巧妙搭配,把戏曲艺术做新做趣”为特点,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40天内上演了12台共15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精品。无论是上海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老树新花传统滑稽戏荟萃》,或是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领衔的《潘金莲》,抑或是展现昆剧新美学的《白罗衫》《义侠记》,超过一半的剧目在开演前便售罄。

  跨界搭配 妙趣横生

  历来名家名剧月选择剧目都以长三角平台为基准并辐射全国范围。此番上海昆剧团和苏州昆剧院的来访,是名家名剧月为长三角戏曲发展打造新平台跨出的又一步。上海昆剧团经典节目《潘金莲》由国宝级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领衔主演,据称这是其艺术生涯中最后一次演出全本《潘金莲》。苏州昆剧院的《白罗衫》和《义侠记》由作家白先勇改编策划,老戏新唱,把传统昆剧的魅力如画卷般呈现铺开,让人陶醉其中。

  作为新跨界的主打,张军的昆剧独角戏《我,哈姆雷特》和朱宗庆打击乐团融打击乐和京剧于一体的《木兰》两出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火花碰撞,也是传统戏曲吸引年轻人的新形式。此外,京剧独角戏《麦克白夫人》,则实现了戏曲和戏剧的对话,也是戏曲发展的一次尝试。

  艺术滋养 不止舞台

  舞台之外,名家名剧月的优秀剧目也被送到校园和社区。此次,东艺与浦东新区教育局合作向近22所中小学提供学生票,邀请学生们走进剧场观演。在苏州昆剧院的媒体见面会上,白先勇宣布邀请上海7所大学的学生免费观看昆剧表演,为戏曲在莘莘学子中埋下美的种子。苏昆的演出正逢清明假期,又是雨天,然而受邀的学生们几乎全数到场,有些还从遥远的郊外校区赶来。不只是将学生请进剧场,艺术家们还带着昆剧的美走出剧场、走入校园。

  此外,更多演员通过走进社区与机构,来到百姓身边与戏迷们零距离分享。滑稽戏演员潘前卫走进浦东曹路街道,几个传统段子逗得台下观众前仰后合,让本土曲艺焕发新生;京剧演员刘欣然则走进浦东塘桥街道,一番唱念做打尽显国粹的非凡魅力;朱宗庆打击乐团走进浦东东明街道,有韵律的打击乐不但大人听得入迷,孩子们都跟着敲敲打打起来。

  东方名家名剧月不仅仅是戏曲的展现平台,更是大艺术的展现平台。如今,上海提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关键在于“文化码头”和“文化源头”建设齐头并进。依托“东方名家名剧月”这一平台,东艺正在成为全国戏曲院团在上海停靠的“港湾”,并为戏曲原创事业持续输送“源头活水”。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奥地利
   第A24版:加拿大/新民海外
把戏曲艺术做新做趣
用时尚秀场补贴剧场
新民晚报话题/文体汇A08把戏曲艺术做新做趣 2019-04-21 2 2019年04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