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新居事多,提着大包小包刚走出电梯,遇上两个推销保险的姑娘,遭遇如背教科书般的一番“轰炸”。对这类突兀的“陌生拜访”营销方式一直诟病不少所以也难以被待见,所以回答口吻也带着明显的不耐烦与拒之千里的生硬,还没忘开导几句:年纪轻轻抓紧学点真本事,不要耽误前程。没等回答就直接把门关上。
没过一分钟,敲门声响起,从“猫眼”里一看依然是那二位,不禁有点恼怒:有完没完?不理,看能敲多久?于是,恶作剧般得悠然泡茶看报发微信;可敲门不断还伴着“大叔、大叔”的叫声,有点像死缠烂打的架势,无奈中猛地开门:“做啥?”口吻相当地“生猛”。却听其中一位说:你家的钥匙!低头一看,乖乖!原来刚关门时,钥匙留在锁眼上也没注意,立马感觉背脊发凉脸上发烫……再一看,小姑娘早走了。
“防人之心”遭遇“人之初,性本善”,心理学理论说负面事务比正面事务留在印象中的时间要长;而姑娘们的执着的善良至少稀释了我积累的那些负面心理暗示。
前不久在河边见有人钓鱼,钓起的小鱼在空中挣扎。都市中人见此都有点好奇,便信步去看个究竟。还没到跟前却听“咔擦”一响,地上一根簇新鱼竿的一节就在脚下了;一小伙子嚷嚷起来:被你踩坏了!边上围来几个人,冷眼看看有标准“莫西干”式样的大个子,也有头顶一片金黄色的小个子,耳边南腔北调的吵吵声:这根杆子网上好几百块,这节裂了没地方修……脑子有点空白,莫不是遇上传说中“碰瓷”?下意识捏捏口袋:坏了,身边只有几个钢镚,这回“链子”掉大了;若推搡起来,说不定有皮肉之灾,或趁早报警?
正盘算着,来一中年汉子,一根金项链很是耀眼,心想这是老大出场了。那汉子看看鱼竿用冷冷的口吻说:放在地上没看见,踩上去的吧?我尴尬点点头。随后他又熟门熟路问小伙子:在摊头上买几钱?小伙子嗫嚅道:一百块左右,汉子撇撇嘴:就这货,换一节用不了10块钱;再说这是钓鱼的地方吗?闲了吧?只见那些小伙子呼啦散去,只剩下愣愣的我与汉子。
“逆袭”之后,我结结巴巴地说:老板,这两条鱼我买了吧?汉子头也没抬:我不是老板,都是农村来打工的。这鱼才二、三寸长,在乡下都没人买。那些小家伙打工累得很,上午有点空,钓鱼也算休息;都在跟你闹着玩的。听罢,有默默品尝“小人之心”酸囧的感觉。
网络时代,人们往往读得懂数据却看不懂彼此。一根鱼竿与两个姑娘,至少证明:坦诚善待每个因各种机缘擦肩而过、相识相遇的人,生活至少就或许不会有那些无谓的纠结和担忧。
十日谈
宽 容
抬头不见低头见,逃避还是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