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一月的行情,最开始的触发因素是,沪深300指数熔断机制今年甫一实施,立即在1月4日、1月7日触发四次熔断。虽然其后证监会宣布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但1月4日、1月7日指数形成的破位大阴线仍然令投资者触目惊心。紧接下来的就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放缓让投资者信心缺失,2015年中国GDP增速6.9%,为自1991年来最低。最后就是外围市场风声鹤唳频频大跌,港股受汇率波动暴跌,已创三年半来新低,与港股关系密切的A股自然被拖累;现在市场经常暴跌,大家都如同惊弓之鸟,不知道明天的希望在哪里。其实答案也摆在那里,希望就在实体经济上。2016年政府明确提出供给侧改革,虽然会带来短期阵痛,但从长期看这是经济好转的华山一条路,熬过了阵痛期之后会迎来灿烂的明天。考虑到目前A股目前的平均市盈率是16倍,上证50和沪深300分别是8倍和10倍,估值泡沫已经明显释放。笔者认为虽然市场转暖仍需时日,但机会正在逐步孕量中。
尽管很多投资者仍担心大盘会从此一蹶不振,下跌幅度深不可测。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危机来临时,无论在当时看起来是多么具有破坏性、多么令人恐惧,但事后总是被证明投资人担忧过度了。在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股市投资收益率远远战胜其他投资品种,尽管在这期间曾经发生过40次超过10%的大跌。这40次大跌中,有13次属于令人恐怖的暴跌,跌幅超过33%。其中之一就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暴跌,1929~1933年的股市大崩盘。美国的统计数据是,过去的100年每次股灾平均下跌幅度是28%左右。而A股近一个月的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这个比例,已经接近极限。统计数据显示,从A股存在至今的27年中,一共经历了六轮熊市。除了1993年2月份那轮从1558点到325点的下跌以及2007年10月的6124点到1664点的下跌外,其余的四轮熊市平均跌幅在50%左右。按照这一规律,当前阶段的大盘下跌已经接近尾声,暴跌之后,时机也逐渐到来。
从机构动态看,最近部分公募基金每日都接到大型险企的申购要求,显示部分保险资金正在试探性进场。而私募机构目前的调研热情依然高涨,1月18日至1月24日沪深两市共有88只个股获得私募机构调研,创下1月单周调研新高。调研个股中,机械设备行业最受欢迎,其次是计算机和生物医药行业。随着优质个股已经跌出了价值,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巨大机会。综上所述,指数经过连续下跌后最先开始启动、反弹最快的通常是在前期调整中遭受重创的超跌股。超跌股之所以机会巨大,有以下三个原因:1.跌幅大。先前持有的投资者亏损严重并产生惜售心理,卖盘接近枯竭;2.基本面可能转好。公司盈利能力强或所在行业景气度得到改善;3.与同类公司相比具有比价优势,成长性较高。投资者可按照这一思路,多作准备,耐心等待最佳介入时机的到来。对于近期琢磨不定的市场,欢迎和笔者在阿牛网(www.aniu.tv)的专栏中进行互动交流。 柯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