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一瞥惊鸿
~~~——一瞥惊鸿
~~~——一瞥惊鸿
~~~——一瞥惊鸿
~~~——一瞥惊鸿
~~~——一瞥惊鸿
~~~——一瞥惊鸿
     
2016年02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墙内外,一段叫万伯翱的岁月
——一瞥惊鸿
刘沙
  刘沙

  半个世纪前的一篇题为《秋日游记》的作文,奠定了万伯翱日后的写作生涯。当时才读小学4年级的万伯翱,因为这篇文章催生了他浓浓的文学梦……然而,到了18岁那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和副市长的万里,最终却并没有让儿子万伯翱去圆文学梦,而是把他赶到河南农村当了一名农民。

  “那是1962年9月6日,当时我们全家除了父亲以外,基本都不同意我下乡,因为觉得我年龄太小了。但父亲已经决定了,他还认真地给我写了八个字﹕‘一遇动摇,立即坚持’。”

  时隔半个世纪,万伯翱忆起往事,依旧感慨万分。他说,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知青代表大会上,还特意表扬了父亲和我。总理说,万里同志做得很好,送他大儿子到河南去,带了个好头……

  1959年,十周年国庆的晚上,万伯翱作为少先队员的代表,有幸见到周总理。当他向周总理致少先队礼时,周总理握住了他的手。周总理或许不会想到,几年后,这个和他握过手的孩子,将成为全国青少年上山下乡的优秀代表而受到他的表扬……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天地,最终成就了万伯翱的人生。他在河南黄泛区一干就是十年,他写下的那一篇篇知青日记,即使今天读来依旧感人至深﹕“今天在场里晒黄豆、花生,活不算太重,可我力气小的可怜,拿着抓钩扒也扒不开,拉也拉不动。看着那些身强力壮,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和姑娘们迅速地扒着,飞快地跑着,我真为自己脸红……” “日落西山,下班了。小伙和姑娘唱着歌往回走。听说今晚要放电影,大伙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时,张队长突然赶来大声说,气象站报告今晚有雨,场里的白薯干好不容易才晒好……没等张队长说完,我们已奔向了晾白薯的场地,我人虽弱小,但我一连扛了八袋。汗水滚滚却丝毫不感到累,因为粮食是宝中宝啊……”这一篇篇知青日记不仅反映了万伯翱光彩的青春岁月,同时字里行间依旧透着内心对文学的渴望。尽管万伯翱在后来的岁月中,当过兵并成了解放军的教官,后来从部队转业也曾官拜副总编,但最终万伯翱没有在官途上走的太远,他说他们家绝对是“朝中有人难办事”,每当要升迁时,父亲万里总会“百般阻挠”,一个电话打到儿子单位:“比万伯翱强的人有的是,你们干什么要提他?”最终,万伯翱弃官从文,凭着几百万文字的作品,不仅圆了儿时的文学梦,更是成了中国的一名著名的红色作家。

  今天万伯翱著作等身,尤其擅长纪实文学的写作,光是记录自己人生经历的报告文学,便从《三十春秋》写到了《六十春秋》……但是我觉得最有代表意义,也是万伯翱写作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那一定是刚刚出版的报告文学集《红墙内外》

  由于万伯翱从小生活在红墙,让他有了太多近距离接触中国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机会,并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时的喜怒哀乐。

  因此,毛泽东这位一代伟人在万伯翱的眼中是那样的亲切,1959年10月1日夜晚,万伯翱在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泽东并握住了他的手:“他的大手显得十分巨大而且柔软温和……”这种感受只有万伯翱写的出。

  刘少奇垂钓,毛主席送鱼,周总理看戏,小平伯伯教我游泳……

  这真是,红墙内外,一段叫万伯翱的岁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财经新闻
年要“俗”
贺卡
红墙内外,一段叫万伯翱的岁月
石上生青苔
丙申猴
白老师的“春晚”
新民晚报夜光杯A16红墙内外,一段叫万伯翱的岁月 2016-02-15 2 2016年02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