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是个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成了常见病,但血糖控制的结果却往往不太满意。有的强调达标率,一定要达到糖尿病指南所提出的目标,但有时结果却往往相反,对病人的预后并不好,尤其是老年人。因此近年来一些知名专家认为对老人的降糖目标还是要因人而异。2015年12月有两篇重要文献值得我们注意。
一篇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研究老年糖尿病人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及期望寿命来减少降糖药甚至停药的问题。这是回顾性研究,对象是美国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的211667例70岁以上的还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人,另一组179991例则只有糖尿病,均在进行积极治疗。研究者认为糖化血红蛋白(A1C)低或血压低就可不必强化治疗。A1C很低为≤6%,中度低为6.0%-6.4%。血压120/65mmHg为很低,收缩压120-129mmHg或舒张压≤65mmHg为中度低。研究的主要结果是在2012年测得以上结果时是否减药或停药。同时栓查期望寿命是否对减药起作用。
结果对A1C大多数(80%)并不低者有17.5%病例减药量,另外13%A1C中度低者有20.9%减量,A1C很低者占7%,只有27.0%减量。是否减量与期望寿命关系不大。而在低血压方面,12%中度低血压仅16.0%降压药药减量,38%血压很低者仅有18.8%减药。研究者认为老年病人A1C或血压已经很低时,只有不到27%病人减药,其余病人是属于过度治疗。而过度治疗所致低血糖及低血压是可以致命的。
该问题在约5年前就引起注意,因此指南中已提到这一点。以色列的一些学者为此调查了全球有名的244位糖尿病专家,看他们是如何考虑形成A1C达标目标的,再形成了一个公式来计算,以后再用几个病例咨询专家意见并与他们的公式相比较。此文发表于美国糖尿病学会的官方杂志《Diabetes Care》上。从调查中发现专家大约考虑11个指标。有回信的专家151位(61.9%)。他们认为“期望寿命”及“治疗致低血糖风险”最重要,“经济条件”及“病程”最不重要。由此提出8项指标的权重(重要性的百分比):治疗致低血糖风险(22.5)、期望寿命(20.5)重要并存症(13.3)、大血管及重度微血管并发症(11.9)、认知功能(10.3)、对治疗依从性(7.9)、病程(7.6)、经济条件及资源(5.9)。这些指标按下列由轻到重乘以1-3。
治疗致低血糖风险:低,中,高。
期望寿命:长,减少,短。
重要并存症:无,1,≥2。
大血管及重度微血管并发症:无,1,≥2。
认知功能:良好,稍差,严重差。
对治疗依从性:良好,中度,减少。
病程:短(<5年),中(5-20年),长(>20年)。
经济条件及资源:很快可得,努力可得,困难。
根据以上指标的权重,乘以轻重程度(各为1、2、3),得出的数字相加,进入下列公式:血糖目标A1C%=6.5+(以上总数-100)/100。以后又精简为5个指标用电脑计算的快速方式。
以后他们又用7个病例一方面用此公式计算,另一方面寄给57个全球各地专家咨询A1C的控制目标,结果计算结果与专家回复结果十分接近,平均数相差A1C 0-0.5%之间。
糖尿病及高血压病都是目标太高了不好,目标太低也不好,并不是越低越好。因此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必须因人而异,要个体化尤其对老人是如此。否则血糖降下来了,病人却走了!这是有害无益的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