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反复出现的持久的想法、冲动或画面,这些观念往往是闯入性的,常能引起人们的焦虑。强迫行为是反复出现的动作(如强迫洗手、排序、检查)或思维化的强迫行为(如祈祷、计数、默念等),人们常感到不得不去执行强迫行为以减轻强迫观念带来的焦虑。
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约为2.5%,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发病年龄范围从青春期早期到成年早期,且男性(一般发生在13~15岁)较女性(一般发生在20~24岁)发病更早。
强迫症的发展通常是循序渐进的,但也有急性发病的报道。许多患者在寻求治疗以前已经患病好多年。强迫症患者通常会与一般功能损害有关,比如工作中断或婚姻关系破裂。
抑郁、焦虑、恐惧回避、过分担心往往与强迫症伴随发生。有研究表明,在强迫症患者中,单纯恐惧症的终生发病率约为30%,社会恐惧症为20%,惊恐障碍为15%。约有30%的强迫症患者符合大部分抑郁症的标准,还发现约40%的患者患有睡眠障碍。已有研究发现了强迫症和饮食失调之间的关系。大约10%的女性强迫症患者有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史,同时超过33%的贪食症者有强迫症患病史。多发性抽动症和运动性抽搐似乎也与强迫症共病。
有时,普通人会发现强迫症很难界定,如强迫症和“细致严谨”容易混淆。“细致严谨”无疑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我们说凡事都要有个“度”,只要这种“细致严谨”把控在一定范围内,那它便是我们成功的法宝,但如果超过了这个“度”,事事苛求,力求完美,以致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必要时找精神科医生咨询诊治。
患上强迫症不等同于“被判无期徒刑”,只要对症下药,积极配合治疗,强迫症者便能使自己的机能维持在正常状态下,继续工作、生活。
张骋姣 王建玉 范青 张海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强迫症特色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