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学的角度来说,决定一个药物到底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取决于3个因素:
(1)食物是否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比如食物可以使卡托普利的吸收量减少近50%,所以卡托普利要饭前服用,或者饭后两小时服用;再比如左甲状腺素钠(优甲乐)的吸收容易受到食物中的铁、钙等离子的影响,所以必须早晨空腹(即经过一个晚上的肠道清空后的清晨状态)服用。
(2)药物对胃是否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比如补钙的碳酸钙在胃酸作用下,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反而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胀和胃痛,所以应该在饭后服用;治疗贫血的补铁剂(如富马酸亚铁)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很大,一般选择餐后服用。
(3)具有特定治疗目的的药物有特定的服药时间。胃酸分泌的高峰是在进食后的30分钟至1小时。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奥美拉唑镁,服用后在肠道中被吸收入血,再随血液循环分布到胃壁细胞中,发挥抑制胃壁细胞的排酸系统,减少胃酸的形成,这些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饭前服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很好地抑制进餐后的胃酸分泌。
目前最常使用的“阿司匹林”是肠溶型,通过这种“肠溶”技术,使得包裹在“肠溶衣”里面的阿司匹林在胃的酸性条件下不被溶解出来,而只有在肠道的碱性条件下,肠溶衣才被破坏和溶解,释放阿司匹林。这既减轻了对胃的刺激,也方便阿司匹林在肠道中的吸收。所以,肠溶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肠溶片)一定要在饭前服用,这样不会刺激胃,也有利于其在肠道中溶解和吸收;相反,肠溶阿司匹林餐后服用却能增加对胃的刺激性。
在特殊情况下,如行急诊PCI(支架植入)术前或术后,医生为了让大剂量阿司匹林尽快吸收,迅速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会让患者将肠溶阿司匹林在口腔中嚼碎后吞服。这种特殊的用法,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但不是常规的服用方法,也需要警惕患者是否有胃溃疡的禁忌。
根据《临床用药须知》《国家处方集》(儿童版)等多项临床指南,外科手术病人术前7天停用阿司匹林。但仍有可能术中、术后大出血,可输新鲜血小板以帮助止血。一旦出现因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应该首先考虑输血小板,此时输血小板是最合适的对症治疗。
宋丹騑(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同济医院药剂科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