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主任林岳鑫指出,在已收治的气道、食道异物患者中,儿童和成人都有,大多是鱼刺、坚果造成。意外发生的情境往往是孩童之间玩闹嬉戏,家长疏于看护,当孩子突然发生呛咳、剧烈的阵咳、涕泪横流时,家长才意识到发生了气道误吸。如果异物较小,刺激性不大,或异物经气管进入支气管内,则可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咳嗽和憋气的症状很轻微,甚至消失,出现或长或短的无症状期,常常迷惑家长,疏于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其实,异物可嵌顿在一侧支气管内,久而久之,被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包裹,造成支气管阻塞易引起继发感染。长时间的气管异物,有类似化脓性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如咳痰带血、肺不张或肺气肿,引起呼吸困难和缺氧等。
林岳鑫主任强调,气管异物停留越久危害越大,因此,幼儿有明确的气管异物病史,无论症状轻重,家长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应急送幼儿到医院治疗,以避免或减少发生窒息和其他并发症的机会。因为幼儿气管异物自然咳出的机会很少,医院仪器设备齐全,专业技术成熟,手段方法多样,用喉镜或气管镜能很快取出异物。
为了预防幼儿气管异物的发生,要避免幼儿在吃东西时哭闹、嬉笑、跑跳,吃饭要细嚼慢咽。同时不要给幼儿吃腰果、花生、瓜子等不易咬嚼的食物,更不要强迫喂食,这些都容易造成幼儿气管异物的发生。另外在幼儿的活动范围内应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钮扣、图钉等,防止出现误食意外。
林岳鑫主任指出,和气道异物一样,凡有异物存留咽部和食道,也应及时取出异物,时间越长局部炎症反应就越大,不仅妨碍镜下观察也妨碍异物取出。尽早取出异物不仅可减轻病人痛苦,也可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
食管异物是指因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如鱼刺、骨片或脱落的假牙等,异物可暂时停留或嵌顿于食管。常表现为食管异物感、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严重者可造成食管瘘、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甚至危及生命,一经确诊需立即处理。
传统的吞饭团、喝醋、海姆立克急救法都不可擅用,这些方法只会使异物嵌入组织深部,或不幸嵌顿在声门部位引起窒息,也给医生取出异物增加困难。患者需要做的是保持情绪淡定,立即前往医院急诊交由医生处理。林岳鑫主任建议老年人在进食时,无论汤圆、红烧肉、果冻、八宝饭,春卷,都要小口小口吃,带核的食物先去核再吃。
异物误吸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大家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积极预防远胜于急救治疗。乔闳
本版图片 TP